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一份最新报告发出警告:中国正倾全力打造一个自给自足本土半导体制造业,所研发的科技可用于军事工业,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可就在华盛顿高喊要加强出口管制的同时,荷兰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这些半导体巨头向中国的设备销售额却在明显上涨,这个现象说明,美国一边喊着要封锁,一边却从生意中赚得盆满钵满。 这样的“自相矛盾”其实并不复杂,美方一些政客担忧中国在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太快,他们心里清楚,这些技术一旦突破,美国的科技优势地位就可能动摇。 所谓报告,不过是他们焦虑情绪的外在表现,他们想用政治手段阻挡中国科技前进的步伐,把商业竞争包装成所谓的“安全威胁”,试图为新的管制措施制造借口。 根据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全球五家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制造商——包括荷兰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以及美国的应用材料、科磊和泛林集团——去年向中国企业出售了总额约380亿美元的设备,占它们全球营收的近四成。 报告借机渲染说,这样的交易让中国在关键制造环节上取得了突破,并因此可能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与此同时,报告呼吁白宫扩大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还要求与盟国密切配合,建立一个更严格的技术封锁体系。 不过,严苛的管制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反而催生了另一种局面,就在政策收紧的阶段,中国企业依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了大量所需设备,说明市场规律往往强于政治意志。 各国企业看重的,是市场和利润,而不是政治空谈,阿斯麦和东京电子等公司也清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拒绝合作只会让自己失去机会。 报告中把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说成是“军事化意图”,甚至把这件工业发展的事与“人权”和“民主价值”挂钩,这种逻辑显得牵强。 任何国家寻求在关键技术上提高自给率,本就是合理的发展选择,中国推进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化,根本目的是减少外部风险,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所谓“威胁论”,不过是政治借口,在事实面前站不住脚。 华盛顿想通过一道道限制令延缓中国前进,但科技竞争的格局早已不是单方面能决定的,中国如今具备庞大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和不断成长的人才体系,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让科技自强成为必然趋势。无论外部压力多大,中国推动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的脚步不会停下。 这份报告看似是在提醒“风险”,实则暴露出美国政界的一种焦虑——害怕中国的崛起让他们失去长期的科技优势。 可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本就是多国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过程。一个健康的全球科技体系,应鼓励公平竞争,而不是动辄封锁和打压。 面对封锁与指责,中国的选择是继续向前,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难题,完善产业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这条路不会轻松,但方向早已明确。
特朗普为何反复对华让步?日媒:美国远赶不上中国,不足中国一半。日本亚洲时报在9月
【18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