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马岛海域,英国核潜艇的鱼雷与阿根廷的 “飞鱼” 导弹,在短短三天内书写了两场震撼世界的海战。 英军 3 枚鱼雷击沉阿军巡洋舰,323 人殒命;阿军则用一枚导弹回敬,将英军 2 亿美元驱逐舰送入海底。 阿根廷海军 “贝尔格拉诺将军” 号巡洋舰,实则是艘近半世纪的老舰。 它最初是美国 “凤凰城” 号,1941 年亲历珍珠港偷袭却幸存,历经辗转后卖给阿根廷,1982 年已服役 49 年。 4 月底马岛战争爆发,这艘巡洋舰率领两艘驱逐舰组成舰队,在马岛南部海域游弋。 英军早在此部署 “丘吉尔” 级攻击核潜艇 “征服者” 号,这艘无需上浮换气的水下猎手,已在暗处锁定目标。 “征服者” 号在水下静默跟踪三天,伦敦的战争内阁正激烈争论。 英军划定了 200 海里 “全面禁区”,而 “贝尔格拉诺将军” 号当时位于禁区外 36 海里的公海。 撒切尔夫人的内阁以 “舰船航向对特混舰队构成潜在威胁” 为由,决定打破规则实施攻击。 1982 年 5 月 2 日下午,攻击命令最终由撒切尔夫人亲自批准。 这种鱼雷战斗部装药量更大,实战可靠性已被战争验证。 潜艇在 1400 码距离发射 3 枚鱼雷,最终两枚命中目标。 第一枚鱼雷击中船头,第二枚精准钻进船体后部的机舱。 爆炸瞬间撕开巡洋舰装甲,海水以吨计涌入船舱。 更致命的是,机舱爆炸摧毁了全船电力系统,通讯设备瞬间失灵,求救信号无法发出。 南大西洋的冰冷海水在黑暗中迅速吞噬船体,短短 45 分钟后,巡洋舰完全沉没。 舰上 1093 名官兵中,323 人不幸阵亡,这是马岛战争中最惨重的单次伤亡事件。 事件引发全球争议,阿根廷政府怒斥这是 “背信弃义的战争罪行”。 英国则坚持 “消除战场威胁的必要行动”,双方的争论延续至今。 死难者家属后来多次向国际法庭提起诉讼,要求英国政府赔偿。 这场袭击彻底激怒阿根廷军方,他们决定动用最后的杀手锏 ——AM39 “飞鱼” 空舰导弹。 阿根廷当时仅从法国购入 5 枚 “飞鱼” 导弹,这是他们最珍贵的反舰武器。 这种导弹能以超低空掠海方式飞行,大幅降低被雷达探测的概率。 5 月 4 日,即 “贝尔格拉诺” 号沉没两天后,两架 “超级军旗” 攻击机挂载导弹升空。 战机依靠侦察机提供的坐标,以超低空飞行躲避英军雷达监测。 在距离目标 40 公里处,战机突然跃升打开雷达,锁定目标后立即发射导弹,随后迅速掉头撤离。 此时英军 “谢菲尔德” 号导弹驱逐舰正处于戒备状态,却因致命疏漏失去防御能力。 这艘造价 2 亿美元的 42 型驱逐舰,对空搜索雷达因与卫星电话存在信号干扰而临时关机。 当友舰发现导弹来袭并发出无线电预警时,一切为时已晚。 一枚 “飞鱼” 导弹如利剑般扎进 “谢菲尔德” 号右舷。 诡异的是,导弹战斗部并未爆炸,但剩余的火箭燃料引发猛烈火灾。 军舰的铝合金结构和大量电缆成为助燃物,火势在短时间内蔓延全舰。 舰长指挥官兵扑救数小时后,终因火势失控下令弃船。 20 名英军官兵在火灾中阵亡,26 人受伤。 几天后,这艘被烧得面目全非的驱逐舰,在拖曳途中沉入海底。 短短三天内,英阿双方在马岛海域完成惨烈的 “交换”。 英国用老式鱼雷击沉阿根廷的古董巡洋舰,付出 20 人阵亡的代价;阿根廷以珍贵的 “飞鱼” 导弹,摧毁英军最先进的驱逐舰,却失去了 323 名水兵。 这场攻防战成为现代海战的经典案例 —— 核潜艇的隐蔽突击与反舰导弹的精准打击,彻底改变了传统海战模式。 马岛战争最终持续 74 天,以英国胜利告终,双方共有约 1000 名军人死亡。 649 名阿根廷阵亡官兵中,“贝尔格拉诺” 号的死者占了近一半。 多年后,阵亡将士家属仍会搭乘包机前往马岛扫墓,岛上安葬的 237 名阿军士兵中,尚有 128 人身份未能确认,墓碑上只能刻着 “只有上帝才知道他们身份的阿根廷士兵”。 两场海战留下的不仅是沉没的舰体与伤亡数字。 英军证明了核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隐蔽威慑力,阿军则展现了精确制导武器的实战价值。 信源:1982年,英国核潜艇一口气射出3枚鱼雷,将阿根廷最大巡洋舰炸毁——度小视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4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