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美国大量囤积,后有刚果发布出口管制配额,这种战略金属将要一飞冲天!   这种

天天纪闻 2025-10-09 16:43:08

先有美国大量囤积,后有刚果发布出口管制配额,这种战略金属将要一飞冲天!   这种金属就是钴。   从去年9月至今,钴价累计上涨78.25%,今年累计上涨34.48%,仅仅是9月就涨了34.64%,你说猛不猛吧?   先看供应端,刚果(金)这张牌一出手就搅动了全局。这个国家占据着全球钴产量76%的绝对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全球每四吨钴里就有三吨来自这里。   2025年2月24日,刚果(金)政府突然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这个消息一出,市场瞬间炸了锅。   中信证券测算过,这一政策如果严格执行,将直接导致刚果(金)2025年减少7万吨钴出口,而全球全年钴原料供给总量也才27.67万金属吨,这一下子就掐掉了近四分之一的供应来源。   更关键的是,刚果(金)的钴矿产能高度集中在嘉能可等少数矿业巨头手中,供应链的脆弱性本就突出,加上当地矿业开采还面临环保限制和地缘政治风险,出口暂停无异于在本就紧张的供应线上又砍了一刀。   有人可能会问,其他国家不能补上来吗?要知道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次要产地的产能加起来也不到全球的20%,而且新建矿场从勘探到投产至少需要3-5年时间,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刚果(金)留下的缺口。   再看需求端,美国的战略囤积更是火上浇油。别看美国本土钴产量占全球13%,但作为科技和军事大国,它对钴的需求可不是小数目。   去年美国国会批准了10亿美元的国防储备计划用于关键矿产储备,虽然2023财年实际拨款只有9350万美元,但这背后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关键矿产领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就曾直言,全球80%以上的关键矿物由中国加工,而美国在锂、镍、石墨等领域几乎没有本土产能。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一边忙着在国内开矿建厂,比如拨款1600万美元支持从矿山废料中回收稀土和钴,一边在全球范围内拉帮结派,一会儿和欧盟、日本搞"矿产俱乐部",一会儿推进"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说白了就是想搭建一个"去中国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   这种大规模的战略储备需求,直接加剧了全球钴市场的紧张情绪。   更重要的是,民用领域的需求还在节节攀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就达到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而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正极材料都离不开钴。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钴矿对外依存度高达97%,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国际能源署更是预测,到2040年全球钴需求量将增长21倍,这种爆发式增长本来就给钴价提供了强劲支撑,再加上美国的战略囤积,供需矛盾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顶点。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可以发展回收技术吗?确实,现在行业内都在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但目前全球钴回收量还不到需求量的10%,而且回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还需要时间,短期内根本无法缓解供应压力。   其实这波钴价上涨还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就是战略金属已经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美国一边渲染"供应链安全",一边四处拉拢盟友组建排他性集团,本质上就是想通过控制关键矿产来维持自己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的领先地位。   而刚果(金)作为资源输出国,也开始通过出口管制来争取更多话语权,这种供需两端的博弈,直接导致了钴价的剧烈波动。   说到底,钴价的"一飞冲天"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美国战略囤积、刚果出口管制、新能源需求激增等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   未来钴价走势还要看这几个关键变量:刚果(金)出口禁令到期后是否会延长,美国的战略储备计划会不会进一步加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增速能否保持。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趋势不变,关键矿产的地缘博弈就不会停止,钴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价格波动恐怕还会持续。   当战略金属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每一次价格的跳涨都在提醒我们,全球产业链的脆弱性和重构的紧迫性,这背后既有市场规律的作用,更有地缘政治的深层逻辑。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