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 5 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自己?” 朴树却抬眼回了句:“我写两首歌,包赚不赔!” 彼时他窝在北京家里的小房间,吉他弦断了用胶布缠上继续弹,乐谱上的字迹改得密密麻麻,这话更像跟自己的较劲。 朴树本名濮树,1973 年生在南京的北大教授家庭,父亲研究地球物理,母亲是早期计算机学者。 两岁随家迁到北大校园,从小听的是实验室数据报读声,穿的是洗得发白的旧校服,却偷偷攒钱买崔健的磁带。 初中考北大附中差 0.5 分,父亲托关系被拒,只能去北大二附,那天他把课本摔在桌上,第一次抵触 “该走的路”。 1993 年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他在宿舍床底藏吉他,周末去酒吧驻唱,50 块酬劳够买两盒磁带。 1995 年开春,他抱着吉他回了家,跟父母说 “不想念了”,没找工作,每天坐在窗边写歌到天亮。 母亲在食堂打饭时总被问 “你儿子在哪上班”,父亲把《地球物理学报》放在他桌上,他翻两页就去拨琴弦。 那五年,写好的旋律录了又删,卡带堆在抽屉里发霉,连新吉他弦都舍不得买,全靠父母工资过活。 母亲说 “刷盘子” 的那天晚上,朴树翻出两段存了半年的旋律,连夜填出《白桦林》和《那些花儿》。 他没跟家里说,第二天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去麦田音乐,在门口等了三小时,拦住刚开完会的高晓松。 卡带里《白桦林》前奏刚响,高晓松就按住了暂停键,当天签了合同,条款只有一行 “朴树为专属创作人”。 回家说签约时,母亲皱着眉问 “能当饭吃吗”,他没答,只是把吉他擦到发亮,《那些花儿》改了五版才定稿。 1999 年《我去 2000 年》发行,封面是他没化妆的侧脸,公司没做宣传,却卖了 30 万张。 《白桦林》霸占电台榜首,演出邀请堆成山,他只选能站着唱的小场地,台下喊名字就紧张到忘词。 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他,没说话,把报纸报道剪下来贴在相册里,旁边是他小时候的三好学生奖状。 2003 年改名叫朴树,发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歌词里写 “夏花一样绚烂”,风格比之前更烈。 他拒绝公司安排的综艺,说 “不想被剧本框着”,张亚东劝他 “多赚点钱”,他回 “够交房租就行”。 2005 年和演员吴晓敏结婚,两家人凑了桌家常菜,他穿的牛仔裤膝盖还破着洞,没拍婚纱照。 2014 年韩寒找他写《后会无期》主题曲,他在工作室地板铺睡袋,熬了两个月写出《平凡之路》。 录音时唱到 “跨过山和大海” 突然停了,说 “少点劲儿”,重新录到凌晨四点,直到嗓子发哑才满意。 这首歌火到街头巷尾,他却躲回郊区家里,庆功宴没去,只给韩寒发了条短信 “歌交了”。 之后几年他更少露面,工作室里摆着三把吉他,墙上贴满未完成的乐谱,母亲偶尔来送菜,会翻他的歌单说 “这首顺耳”。 有人翻出他早年驻唱视频,问他 “后悔退学吗”,他笑着摇头:“不退学才会后悔。” 他不接代言不做直播,演唱会门票从不超过 300 块,说 “听歌不用花冤枉钱”。 2025 年 8 月,他在大庆演唱会鞠躬道歉:“失眠三天还发烧,脑子懵,但会尽力唱。” 10 月太湖湾音乐节上,唱完《Forever Young》后几度哽咽,说 “明年不演出了,在家更自在”,台下歌迷齐声喊 “支持你”。 1998 年那句 “包赚不赔” 从不是大话。 他没赚来名利场的热闹,却赚得能抱着吉他写歌的清净,母亲当年担心的 “不稳当”,成了他最踏实的日子。 这种踏实,是对抗浮躁的底气,也是音乐最本真的样子。 信源:50岁的朴树,成了要钱不要命的“疯子”?——澎湃新闻
1998年,朴树的母亲对他说:“你已经在家啃老5年了,要不要出去刷盘子养活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09 16:48: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