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9日)激动地写道:“我非常自豪地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已

天天纪闻 2025-10-09 19:10:53

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9日)激动地写道:“我非常自豪地宣布,以色列和哈马斯已签署我们和平计划的第一阶段协议……我们感谢来自卡塔尔、埃及和土耳其的调解员,他们与我们共同努力,促成了这一历史性且前所未有的事件。和平缔造者有福了!”   回顾特朗普执政时期的中东政策,其偏袒立场早已不是秘密。2017年他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单方面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启动使馆迁移,这一举措直接破坏了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决议确立的"土地换和平"原则,也彻底点燃了巴以局势的导火索。   2019年更甚,他公开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而这片叙利亚领土的归属问题在国际法上早有定论。   在援助方面,特朗普政府2018年起陆续切断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资金支持,累计削减援助超6亿美元,却同期将对以色列的军售规模提升至380亿美元,这种"一边倒"的操作让所谓"所有各方都将得到公平对待"的说法沦为彻头彻尾的谎言。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特朗普大谈"和平"的同时,加沙地带的废墟还在不断堆积着人道主义灾难的证据。   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2023年加沙冲突调查报告,以色列在当年10月至12月的军事行动中造成至少20071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70%是妇女和儿童,另有53324人受伤。   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城的空袭导致阿尔希法医院、圣城医院等14家主要医疗机构陷入瘫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证实有462所学校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72所完全损毁。   最令人发指的是2023年11月17日对加沙地带杰巴利亚难民营的空袭,一次轰炸就造成115名平民死亡,包括44名儿童,而以色列军方给出的理由仅是"怀疑有哈马斯成员在此活动"。   这种对平民生命权的漠视,与特朗普口中"强大、持久和平"的愿景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即便抛开这些血淋淋的事实不谈,单从协议本身的脆弱性来看,特朗普的声明也充满了经不起推敲的漏洞。   巴以冲突史上,类似的"停火协议"早已上演过无数次破裂的戏码。   2023年11月22日,在埃及和卡塔尔调解下,双方曾达成为期四天的停火协议,约定交换人质和人道主义援助。   但仅仅72小时后,以色列就以"哈马斯违反协议"为由重启空袭,导致停火彻底破裂。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在历次停火协议中都存在"选择性执行"的惯例,2021年5月的停火协议要求以军撤出加沙周边缓冲区,但实际上以军仅撤离了部分轻型部队,重型武器和军事据点仍牢牢控制着关键通道。   此次特朗普声称"以色列将撤军至双方商定的边界线",却连具体边界范围都未提及,这种模糊不清的表述为日后违约埋下了伏笔。   再看所谓的"调解方",卡塔尔、埃及和土耳其虽然长期参与巴以斡旋,但实际效果却十分有限。   埃及作为与加沙接壤的国家,虽控制着拉法口岸这一人道主义通道,但在2023年冲突中因配合以色列封锁口岸而备受争议;卡塔尔虽为哈马斯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却缺乏对其军事行动的实际约束力;土耳其则因与以色列的外交摩擦,调解立场始终难以得到以方信任。   这三个国家过往参与的调解协议,平均存续时间不足3个月,最长的一次也仅维持了89天。   更关键的是,截至特朗普发布声明时,以色列内阁成员本尼·甘茨已公开表示"不会在加沙实现全面撤军",这种内部反对声音直接预示了协议执行的巨大阻力。   说到底,特朗普这场"和平秀"的本质,不过是为了迎合美国国内犹太游说集团和保守派选民的政治表演。   他刻意回避了巴勒斯坦建国、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等核心问题,试图用"人质释放"和"撤军承诺"这些表面文章掩盖问题的根源。   真正的巴以和平,需要的是对1967年边界的尊重,需要的是对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权利的保障,需要的是国际社会公正无私的调解,而不是这种充满政治算计的虚假宣告。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