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听曹德旺的这段话真是令人深思!他说:“经常往来美国,发现美国的明星不带货,

老阿七说史 2025-10-09 22:44:05

如今再听曹德旺的这段话真是令人深思!他说:“经常往来美国,发现美国的明星不带货,因为明星属于高收入人群,不去抢底层人群的饭碗,让底层人也能有口饭吃;而中国就不一样了,大小明星、经济学家、企业家,全都带货,把影响力发挥到极致,简直是荒唐!” 2019年到2022年,中国迎来了直播电商的狂飙期,2022年,行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平台主播数量超过百万,头部主播单场销售额动辄过亿。 表面上是商业模式的革新,实则是一场流量与金钱的狂欢,而在这股浪潮中,明星、经济学家甚至企业家也纷纷下场,从“人设”变“货架”,从“偶像”变“主播”,在屏幕前卖力吆喝。 曹德旺的这番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说出的。 他既不是吃不到葡萄的“冷眼旁观者”,也不是站在道德高地空喊口号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真正走出去、看过世界的企业家。 早在2014年,他就投资超过10亿美元,在美国俄亥俄州建立了福耀玻璃工厂,成为当时中国制造业对美投资最大的一笔。 他在当地招工、建厂、应对工会、面对媒体,亲身经历了中美之间在商业、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我在美国十几年,没看到哪个明星出来直播卖货。”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职业、领域和尊严。高收入群体不会去抢普通人的生意。他们知道影响力意味着责任。” 一种潜在的“社会契约”在运行:影响力是稀缺资源,越顶层的人越要自我克制,不去挤压底层生存空间。 但在中国,这种契约似乎正在被打破。 2020年,某知名演员在某平台直播卖货,一晚成交额3.2亿,引发全网刷屏,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中小主播苦苦挣扎在几百观看量的冷清直播间,很多人甚至连平台的最低提现门槛都达不到。 “明星带货”成了一个经济现象,也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可以说他们是市场自由的践行者,但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虹吸效应”——流量聚集在头部,资源越分越少,底层空间被极度挤压。 2023年,一位名叫林涛的农村主播,在短视频平台上坚持直播带货三年,最终因为明星主播的“团购价”把他的主要货源彻底压垮,不得不关掉摄像头,回老家种地。 他在社交平台留下最后一句话:“不是我干不过,是我连起跑线都没摸到。” 这不是个例,而是趋势,而这个趋势,正是曹德旺所说的“荒唐”。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股风潮已经从娱乐圈蔓延到了学术圈、财经圈。 某位曾在央视财经栏目担任嘉宾的经济学家,2024年开始在多个平台直播推荐基金、理财产品,单场销售额数千万元,评论区却充满“被割韭菜”的控诉。 而他曾在课堂上讲授“理性投资”与“风险意识”,如今却在直播间以“限时抢购”催促下单。 这不是简单的“自由选择”,而是一场结构性的侵蚀,一个社会的公共角色,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国外,明星、学者、企业家是有“边界感”的,他们知道自己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是某种社会符号;而在国内,这种边界被流量打破,人人都想变现,人人都想站到摄像头前。 曹德旺没有带货,也从不借流量炒作,他说:“我穷过,知道穷人的苦。我挣的钱,不能拿去再把穷人的机会抢走。” 从1983年创办福耀玻璃以来,他累计捐款超过260亿元,超过其个人净资产的一半。 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出3亿元;2020年疫情爆发,他紧急捐款1亿现金,并捐出大量医疗物资;2021年,他宣布捐出3亿股福耀股票,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开启“股权慈善”新模式。 2022年,他又宣布捐资100亿元,创办福耀科技大学,计划2025年正式招生。这所大学将不设高楼、不搞形式主义,而是“小而精”,专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教授年薪百万,学生择优录取,完全公益化。 他说:“我们要培养能做事的人,不是能考试的人。” 这一切行为,和他对“明星带货”的批评,是一脉相承的。 他反对的不是商业行为,而是漠视社会责任的逐利冲动,他不反对赚钱,而是反对“与民争利”的底层逻辑。 曹德旺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支持,称他“敢讲真话”;也有人反对,认为“带货是自由”。 但更多人,在沉默中开始反思:当所有人都在带货,那谁来做事?当所有人都在赚快钱,那谁来扛住长远? 2024年,国家市场监管局加大了对直播电商的监管力度,虚假宣传、数据造假、售后失责等问题被严查。 与此同时,一些明星开始尝试“公益带货”,帮助农民卖滞销农产品,不收坑位费,不提佣金,这些行为,不再只是变现,而是回馈。 如今再听曹德旺的这段话,尤为深刻,提醒人们的不只是一个行业的乱象,而是整个社会在流量面前的集体迷失。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热度,他选择冷静思考;当所有人都在变现影响力,他选择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反差,就是他话语的分量所在。

0 阅读: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