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辅助驾驶有未来吗?确实,蔚来选择了一条“难而向上”的技术路线,早在202

吴颖的碎碎念 2025-10-09 23:05:06

蔚来的辅助驾驶有未来吗?

确实,蔚来选择了一条“难而向上”的技术路线,早在 2023 年开始谈“世界模型”,到 2025 年 5 月第一个版本交付,过去 2 年多的时间,确实是“煎熬”,甚至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地狱难度”。

为什么一定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是因为这样显得很牛逼吗?不是的。而是从 2023 年到 2024 年,辅助驾驶领域发生了一次“逆转”。在这两年时间,车企自研“超越”了 tire1 甚至 RoboTaxi 的交付速度。可能很多人觉得车企自研将会是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你错了。2025 年 Q4 开始,你会发现 Tire1 的强势进入,以及现阶段你看到的 ADS 大规模覆盖。车企如果仍在端到端上努力,很快就会被拥有更大数据量,更优质模型,更快捷响应的供应商所超越。找到一条真正是未来之路,这对于技术负责人来说,得看得很长远。

今天朋友也给我分享了很多成功企业的模式,互联网模式就是我先模仿,再创新。但是真正的技术公司是,先找到技术痛点以及技术长远发展点,再去创造,再去和现有的做数据对比,最终形成代际差的技术迭代。

特斯拉 FSD 属于的是后者,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是和特斯拉一样,敢于把问题本身看透,再实现技术价值的?我觉得,ADS 和 蔚来 都算。

世界模型这一条路,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不好走,怎么样通过优质数据和劣质数据的结合,来推演出 10 条接下来 3 秒到 1 分钟的规划路径?从有限的场景到无限的场景扩展,真正实现有路就能开,群体智能群策群力?

蔚来的算力卡是完全足够的,蔚来的云端模型是最早开始搭建的,蔚来的本地化双端式处理架构已经从 NT2 到 NT3 全面覆盖,蔚来的本地算力是完全足够的。同时 神玑 芯片的量产,带给蔚来的是,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既然技术架构以及算力的底座能力都足够了,什么时候才能体现在产品上?

按照目前的架构来看,我觉得要释放蔚来 NADArch2.0 架构的 ≈50% 能力,要到明年第一季度,≈80% 能力要到明年年底。

毕竟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数据交集的路线,前路没有参考,没有模仿,只能一个一个脚印踏出来。和三代平台一样,当自研技术真正到达可商业时间,技术带来的获利点远超想象。

虽然未来前景是好的,但是不禁还是希望,蔚来 Banyan 和 Cedar / Cedar S 可以在每一个迭代版本的时候,给到用户更多的惊喜。毕竟,用户对体验的饥渴程度越来越高,是时候应该投喂一下了。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奋勇向前

奋勇向前

3
2025-10-10 11:50

蔚来坚持长期主义,挺好的

吴颖的碎碎念

吴颖的碎碎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