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山》进行汇报演出前,于会泳开始发言,这个平时不善言辞,语言木讷的人,突然变得伶牙俐齿起来。他在介绍了“她”是如何为京剧革命呕心沥血之后,满怀深情地赞美她“实际上是我们样板戏的第一编剧、第一导演、第一作曲、第一舞美设计……”于会泳的赞美是发自肺腑、真心诚意的,她给予于会泳的是政治生命,让于会泳如凤凰涅槃般再生。 而于会泳也在《杜鹃山》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创新才华,他精心设计的主题音乐和人物音乐形象,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为京剧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主题音乐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全剧始终,它以独特的旋律和节奏,为整个故事奠定了情感基调,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戏剧氛围 。当激昂的主题音乐响起,仿佛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充满硝烟与热血的革命年代,让人感受到了革命斗争的紧张与激烈 。在序曲中,主题音乐先声夺人,以其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节奏,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对接下来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而在各幕的间奏中,主题音乐又巧妙地穿插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剧情的发展更加流畅自然。 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更是于会泳的得意之作,他根据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独特的音乐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深入人心 。柯湘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她的音乐形象庄重而坚定,充满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在 “家住安源” 这段经典唱段中,柯湘的唱腔婉转悠扬,充满了深情,她用细腻的歌声讲述着自己的身世和革命经历,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段唱段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通过巧妙的音符组合,将柯湘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般缓缓流淌出来,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坚定与温柔 。 而雷刚的音乐形象则豪迈粗犷,充满了力量感,与他火爆的性格相得益彰 。在他的唱段中,唱腔高亢激昂,节奏强烈,充分展现了他的豪爽和勇敢 。当他表达对敌人的愤怒和对革命的决心时,那激昂的唱腔仿佛能冲破一切阻碍,让观众感受到他身上蕴含的强大力量 。例如在 “黄连苦胆味难分” 这段唱段中,雷刚的唱腔充满了悲愤之情,他用激昂的歌声诉说着自己的苦难经历和对敌人的仇恨,那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让观众为之动容 。 于会泳还巧妙地运用了瓦格纳歌剧里的主导动机手法,为主人公柯湘设计了一个象征形象的音型,并在全剧中贯穿使用 。这个主导动机在序曲的一开头就先声夺人地作了交代,随后在各幕的间奏中频繁出现,并随着剧情的展开和主人公感情起伏进行变化 。在柯湘面临困境时,主导动机的节奏会变得紧张急促,表现出她内心的焦虑和坚定的抗争精神;而当她取得胜利或展现出坚定信念时,主导动机则会变得更加激昂有力,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 。这种主导动机的运用,不仅深化了戏剧冲突,使剧情更加紧凑和富有张力,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柯湘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她的情感变化 。 韵白制在《杜鹃山》中的运用,是于会泳的又一创新之举,为这部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韵白,作为一种具有韵律感的艺术语言,在京剧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以 “中州韵” 为读音、咬字、归韵的标准,经过多代艺人的磨炼,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式,兼具音乐性与节奏感 。在《杜鹃山》中,于会泳将韵白上升为一种制度,使全剧从始至终都使用压韵念白,这种创新的做法让整部剧显示出一种整体的音乐感,仿佛每一句台词都像是跳动的音符,构成了一首和谐的乐章 。 在《杜鹃山》中,韵白的运用无处不在,无论是人物的对话、独白还是唱词,都采用了韵白的形式。在柯湘与雷刚的对话中,他们的韵白铿锵有力,充满了节奏感,不仅展现了两人的性格特点,也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 。“你看那,高山峻岭,层峦叠嶂,正是我们开展革命斗争的好地方”,柯湘的这句韵白,不仅描绘出了杜鹃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她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 。而雷刚的回答 “好!有你这句话,我雷刚就跟定共产党了”,则以简洁有力的韵白,展现了他的豪爽和果断 。 “她”对于会泳的韵白创新大为赞赏,并立即指示此后的所有剧目都采用 “韵白制” 。遵照指示,1974 年下半年,“试验演出” 的所有剧目,如《磐石湾》《红云岗》《审椅子》《战海浪》《苗岭风雷》等,全都采用了 “韵白制” 。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京剧的音乐化程度,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韵白制的普遍使用,使得京剧的风格变得更加单一,失去了传统京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也有人认为,韵白制的运用需要演员具备更高的语言功底和表演能力,如果演员把握不好,反而会影响演出效果 。
肖战唱功属于什么水平我问了位懂音乐的朋友,肖战在“湾区升明月”晚会上唱得怎么样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