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将到以色列监督停火协议执行经过两年的冲突与斡旋,加沙地带终于在2025年10月迎来转机。当地时间9日,哈马斯与以色列通过埃及、卡塔尔等多方调解达成停火协议。协议的核心框架建立在四根支柱之上:结束战争、保障以色列完全撤军、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畅通进入加沙,以及启动被扣押人员交换程序。
对于直接博弈的双方,履行承诺的压力首当其冲。哈马斯需恪守约定释放所有在世的被扣押人员,其内部各派系能否统一行动仍待观察。从最新动向看,已有积极迹象:双方8日已互换待释人员名单,半岛电视台引述巴方消息称,移交遇难者遗体的程序也已进入实际安排。而以色列方面则面临更复杂的政治抉择。内塔尼亚胡虽公开表态“这是以色列伟大的一天”,但撤军路线与安全边界问题在以色列国内仍有争议。他的当务之急是争取内阁快速批准协议,避免军事摩擦破坏时间节点。
作为协议的重要协调人及担保国,美国的作用举足轻重。美国需要明白,平衡而非偏袒才是担保的真正内涵。对美方来说,能否在以色列撤军时确保撤离彻底性,在哈马斯释放人员时督促名单完整透明,在救援受阻时协调多国力量,是维系停火的关键。尤其当现场争议浮现(如以军是否完全撤至协议界线、哈马斯是否藏匿部分人质等),美国的公信力将成为“停火能否续命”的标尺。特朗普通知周末访问中东的行程,或许暗示着对执行危机的预判,白宫需要超越政治表演,以中立监督巩固四方担保框架。
协议虽始于停战,终须指向政治解决。目前释放的20名人质只是开始,被扣押人员问题涉及数千巴勒斯坦在押者命运;而以色列撤军后加沙权力重构、重建资金与安全保障机制等问题仍悬而未决。冲突根源从未改变:没有政治框架的停火只是休战期。因此卡塔尔调解方所称“促成战争结束”仍面临现实挑战,各方应避免仅满足于短期熄火,而将协议作为更复杂谈判的起点。
这份停火协议承载着冲突两年来最接近和平的曙光,但也如薄冰般脆弱——唯有各方坚守承诺,担保方公正执法,才能让废墟中的期待不再沦为又一次破碎的诺言。历史终将验证:和平的真谛不在签订之日,而在每一个不被子弹打断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