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突然宣布 10月10日,特朗普突然宣布要去埃及,参加加沙停火协议的签字仪式。他还打包票,说以色列被押的几十号人,最迟下周二就能回家。(央视新闻) 特朗普选择在周二前完成人质释放具有精确的选举考量。11月4日维吉尼亚州长选举进入白热化,该州犹太裔选民占比达7.2%,人质危机化解可提振共和党选情。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团队正在录制竞选广告,需要外交胜利画面填充"美国优先2.0"的宣传素材。 此次行动突显"特朗普式外交"的特色:避开国务院传统渠道,通过女婿库什纳与埃及情报局局长阿巴斯·卡迈勒建立秘密热线。这种非正式外交虽遭建制派诟病,却在人质谈判中展现效率——哈马斯政治局委员扎伊姆在卡塔尔医院收到的治疗方案,成为谈判突破的关键筹码。 选择埃及作为签字地点蕴含深意。开罗东部司令部礼堂曾见证1979年埃以和平条约签署,特朗普团队特意在背景墙悬挂当年签约的历史照片,构建"和平传承者"的人设。仪式流程设计更显心机:安排三名获释人质家属现场连线,营造"真人秀式"情感冲击。 但细节暴露了仓促痕迹。白宫新闻稿将埃及总统塞西的头衔误写为"元帅",外交部紧急补救却引发外交礼仪风波。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操作,暴露了事件浓厚的表演属性。 协议文本存在多处模糊地带。关于加沙边境管控的条款中,"国际监督"具体由谁执行未明确;以军撤军时间表使用"渐进式"表述,为后续解释留下空间。最棘手的是圣城医院归属问题,协议仅说"交由中立方管理",但未指定具体机构。 哈马斯获得的实质让步是:以色列同意每月增加5000辆卡车的物资进入加沙,并放宽渔区限制至12海里。这些条款与2014年停火协议高度相似,显示所谓"突破"更多是包装创新。 埃及借机提升调解人地位。塞西政府获得美国承诺加速交付12架F-15战机,这是搁置三年的军售项目。更关键的是,美国支持埃及在拉法口岸派驻边防观察员,此举将削弱以色列对加沙边境的独家控制。 卡塔尔陷入两难。作为长期金主,哈马斯要求多哈补偿其同意停火的政治损失,但沙特正施压卡塔尔减少对穆兄会系武装的支持。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倾向悄然转变,从赞扬"抵抗"转向强调"民生",反映地区力量重组。 内塔尼亚胡同意停火源于国内压力。人质家属在国防部门前持续抗议138天,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至29%。更致命的是,战时内阁成员甘茨以辞职相威胁,要求优先救人质而非扩大军事行动。 军方务实派占据上风,国防军总参谋长哈勒维认为,当前兵力部署难以同时应对加沙和黎巴嫩真主党两线威胁。摩萨德报告显示,伊朗已向真主党输送射程250公里的"胜利-5"导弹,这种威慑使以军必须重新评估战略优先级。 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挽回影响力,提议在巴黎举行后续援助会议,但遭美方冷遇。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抱怨"仅提前3小时收到通知",反映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裂痕加深。 德国陷入历史困境,总理朔尔茨面临红海护航任务延期压力,但担心卷入中东冲突引发国内反战浪潮。这种犹豫使欧洲在地缘政治中进一步边缘化。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轻描淡写称"欢迎任何缓解局势的努力",但俄军总参谋部迅速分析停火对叙利亚战场的影响。有迹象显示,俄方可能利用美方注意力转移之际,在伊德利卜发动新攻势。 更精妙的是能源博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悄悄与以色列德莱克集团重启地中海气田开发谈判,这种经济合作可能软化以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对立。 中国外交部表示"支持有利于和平的措施",同时宣布将向加沙提供5000万元人道援助。这种不抢风头但务实贡献的姿态,与中方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理念一脉相承。 更值得关注的是后续行动。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已抵达开罗,计划推动加沙重建国际会议。中国基建企业准备的"快速装配式住房"方案,可能在战后重建中发挥独特作用。 当特朗普的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时,这场外交大秀的真正观众其实在佛罗里达和宾夕法尼亚的摇摆州。停火协议或许能暂时平息加沙的战火,但中东这个大国竞技场上的明争暗斗,才刚刚进入新的回合。而真正的赢家,可能要等到2026年选举夜才能见分晓。 信息来源:特朗普称将前往埃及参加加沙停火协议签署仪式 光明网2025-10-10 08:44
就在刚刚特朗普出兵以色列!国际媒体报道了一个令全球震撼的消息,特朗普正在向
【48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