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超级大铜矿拒绝中方,澳洲力拓欣喜接盘后,被接下来一幕整懵了! 蒙古那座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的超级大铜矿,就是奥尤陶勒盖金铜矿,名气大得很,矿里的铜储量有3110万吨,还有1328吨黄金和7600吨白银,矿带面积比乌兰巴托市区还大,能开采足足50年,说是埋在地下的聚宝盆一点不夸张。 更关键的是,它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咱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铜买家,每年80%以上的铜都得靠进口,这简直是天生的买卖搭档。 当初中方企业上赶着要合作,可不是瞎凑热闹,咱早就把220千伏的供电线路修到了边境,连续8年供电可靠率都快到100%了,真要是合作,矿上的电根本不愁。运输更不用说,从矿上拉到中国的加工厂,比绕远路省老鼻子钱了。 可蒙古政府偏不接这个茬,一门心思要搞“第三邻国”政策,觉得跟西方公司合作,就能显得自己不依赖中国,在国际上腰杆更硬。 2009年直接拍板,以31亿美元把66%的股份卖给了澳洲力拓,自己只留34%,仿佛这步棋走得多高明。 力拓当时美得合不拢嘴,作为全球矿业巨头,手里有钱有技术,觉得捡了个金疙瘩。他们算盘打得精,想着离中国这么近,开采出来直接卖给中国,稳赚不赔,可接手后没几天,就彻底懵了——这哪是聚宝盆,分明是个填不满的大坑。 首先就是钱像打水漂一样花出去收不回,当初合同里说前期投资51亿多美元,结果没几年力拓就想把预算涨到244亿美元,蒙古政府直接炸了锅,觉得这是故意抬高成本坑他们,两边吵得不可开交。 到2022年一算,实际投入已经涨到70多亿美元,比之前的估算多出18亿,这钱砸进去连个响都没完全听着。 更憋屈的是,为了让蒙古政府放行项目,力拓还得免掉蒙古24亿美元的债务,给无息贷款,交环保保证金,前前后后花的钱快能再买一座矿山了。 更头疼的是跟蒙古政府的拉锯战,简直成了家常便饭。 2013年露天矿刚投产,就因为追加投资的事谈崩,力拓干脆停了项目,一下裁了1700人,2018年蒙古又甩来1.55亿美元的补税单,说之前少缴税了,扯皮好几个月,力拓只能答应降管理费才完事。 2019年更悬,蒙古议会差点直接撤销地下矿的扩建协议,吓得力拓高管连夜飞过去谈判,才算保住项目。这种朝令夕改的折腾,别说赚钱,能稳住进度都算烧高香。 最坑的还是基础设施的死规定,明明80公里外就是中国稳定的电网,蒙古偏不让用,非要力拓自己建发电设施,戈壁滩上建电厂可不是闹着玩的,不仅要砸大钱建厂,还得搞定燃料供应和维护,最后电力成本比用中国电网高了近一半。 运输更是难上加难,协议里明明白白写着“不准直接卖给中国”,力拓只能把铜精矿绕道俄罗斯运出去,每吨运费硬生生多了300美元。 后来实在扛不住,只能先卖给智利再转口到中国,多了好几道手续,利润凭空少了一大块,要知道中国可是力拓60%营收的来源地,放着近路不走非要绕远,这账怎么算都亏。 最核心的地下矿开发更是拖到让人绝望,这矿80%的价值都在地下1300多米处,原计划2015年就开工,结果因为各种纠纷一拖再拖,直到2023年才正式启动,关键的竖井投产都比计划晚了15个月。 好不容易等到铜价从几千美元涨到1.1万美元,本该大赚一笔,结果产能跟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2019年全矿营收才11.7亿美元,离当初设想的“占蒙古GDP三分之一”差了十万八千里。 反观被拒绝的中国,反而显得格外淡定。咱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早就在全球布局了铜供应,智利、秘鲁、刚果(金)的铜源源不断运过来,蒙古这矿就算全卖给咱,也只占进口量的一小部分。 而且就算这项目上有隔阂,中蒙其他合作也没断,2024年双边贸易额还涨了10%,中国还是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他们的煤炭、动物毛发主要还是卖给咱。 现在16年过去了,蒙古当初的雄心壮志早就被现实磨没了,虽然铜矿2025年预期产能能到78万吨,但高昂的运营成本还是悬在头上的利剑。 更讽刺的是,当初说不准卖给中国,结果铜精矿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大量流进中国市场。蒙古驻华大使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地缘优势是发展机会”,这不明摆着是后悔了嘛。 力拓现在也算是骑虎难下,前期投了太多钱,放弃吧亏得更多,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砸钱。2025年蒙古总理还因为丑闻下台了,他可是推动铜矿扩建的关键人物,新政府上台后会不会变卦,谁也说不准。 真应了那句老话,务实合作才是硬道理,要是蒙古当初不那么拧巴,跟中国好好合作,既不用让力拓当“提款机”,自己也能早赚钱;力拓要是能看清现实,也不至于砸进去几百亿还捞不到好处。 现在这局面,没人是赢家,只能算是一场耗时耗力的闹剧,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别跟现实较劲,邻居永远比远亲靠谱。
炸了!超硬材料出口管制升级,全球95%产能握中国手里,5只受益股梳理:受益个股
【2评论】【4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