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被我们拖垮了!”2024年,韩国上千人拒绝食用从中国进口的白菜,想给中国一个“下马威”,结果自己却撑不住了。 要知道,白菜是韩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材,无论是日常餐桌的泡菜,还是各类传统菜肴,都离不开白菜的支撑。韩国人爱吃泡菜,而白菜是做泡菜的核心原料,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白菜。可韩国本土的白菜产量不稳定,一遇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产量就会暴跌,价格也跟着疯涨。 中国因为气候适宜、种植规模大,白菜产量稳定,而且价格比韩国本土白菜低不少,所以成了韩国白菜进口的主要来源。 2023 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白菜占其进口总量的 85%,光山东、辽宁两地出口到韩国的白菜就超过 10 万吨,这些白菜不仅供应韩国普通家庭,还支撑着韩国大大小小的泡菜厂。 2024 年初,韩国一些民间团体突然开始炒作 “中国白菜安全问题”,声称 “中国白菜有农药残留超标风险”,号召民众拒绝购买中国进口白菜,还组织了上千人在超市门口举牌抗议,要求超市下架中国白菜。 这些人觉得,只要韩国人都不吃中国白菜,中国白菜出口就会受阻,中国的蔬菜种植户和出口企业会遭受损失,这样就能给中国 “施压”。一开始,还真有不少韩国民众被带动,超市里的中国白菜销量骤降,有些超市为了避免麻烦,也暂时下架了中国白菜。 可没等这些人高兴多久,韩国的白菜市场就开始出问题了。因为少了中国白菜的供应,韩国本土白菜的需求量突然暴增,价格一下子就涨了起来。 2024 年 3 月,韩国本土白菜的批发价从之前的每颗 2000 韩元(约合 10 元人民币)涨到了每颗 8000 韩元(约合 40 元人民币),短短一个月涨了 3 倍。 普通民众买一颗白菜就要花掉一天工资的五分之一,不少家庭只能减少买白菜的次数,甚至吃不起泡菜 —— 要知道,泡菜对韩国人来说不仅是小菜,更是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顿顿都离不开。 受影响更大的是韩国的泡菜厂。韩国有上万家泡菜厂,其中中小型泡菜厂占了 90%,这些厂子原本主要用中国进口白菜做原料,成本低、利润稳定。可抵制开始后,中国白菜买不到,本土白菜又太贵,不少小泡菜厂根本承受不起成本压力。 首尔郊区的一家小型泡菜厂老板说,之前用中国白菜做泡菜,每公斤成本只要 3000 韩元,改用本土白菜后,每公斤成本涨到了 8000 韩元,而且还经常买不到足够的白菜,没办法只能减产,最后实在撑不下去,只能关门停业。 据韩国泡菜工业协会统计,2024 年 3 月到 4 月,韩国有超过 200 家中小型泡菜厂倒闭,还有 500 多家处于半停产状态,更尴尬的是,所谓的 “中国白菜农药残留超标” 根本没证据。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对市面上的中国白菜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达到 99.2%,和韩国本土白菜的合格率几乎一样,之前那些民间团体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真相曝光后,不少韩国民众开始后悔,觉得自己被误导了,纷纷要求超市重新上架中国白菜。 韩国政府也坐不住了,因为泡菜是韩国的 “国民食品”,泡菜供应短缺不仅影响民众生活,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于是赶紧出面协调,允许超市恢复销售中国白菜,还降低了中国白菜的进口关税,鼓励进口商多从中国进口白菜。 这场抵制最终以 “闹剧” 收场。中国白菜重新回到韩国超市后,价格很快就降了下来,韩国的白菜市场和泡菜产业才慢慢恢复正常。 而那些之前号召抵制的民间团体,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再也不提 “拖垮中国” 的话了。有韩国媒体评论说,这场抵制完全是 “自食其果”,韩国对中国白菜的依赖是市场规律决定的,靠民众抵制根本改变不了,反而会让自己的民众和企业遭殃。 其实不止白菜,韩国在很多农产品和日用品上都依赖中国进口,比如大蒜、生姜、日用品等,这些产品不仅价格实惠,质量也有保障。 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满足了韩国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合作。这次 “拒吃中国白菜” 的事件,也让更多韩国人意识到,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是互利共赢的,靠抵制、施压的方式不仅没用,还会伤害到自己。 一棵白菜的价格波动,戳破了“抵制神话”,也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全球化时代,资源条件决定了分工,你强我补才是能活下去的办法。 信源:新华社新媒体——韩国白菜预期产量锐减 “金菜”危机或卷土重来
国庆假期,第一批免签去韩国的人已经“破产”了。9月29日,韩国对中国游客实行了
【105评论】【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