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引爆二战争议:美国杀死的德国人比自身多十倍?核打击日本“荒谬且无人建议”?

烟雨评社 2025-10-10 17:57:56

内塔尼亚胡直言,二战的时候,美国杀死的德国人比二战中死亡的美国人多十倍!而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大概死了几千人,然而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并且在广岛、长崎实施了荒谬的、无人建议的打击! 根据二战历史数据统计,美军在欧洲战场的战斗死亡人数约为 29 万人,这其中包括在诺曼底登陆、阿登战役等关键战役中的伤亡。而德国方面,二战期间军人死亡人数约为 550 万人,平民死亡人数约 280 万人,总计超过 830 万人。 如果单看美军直接造成的德军伤亡,虽然没有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但从战场规模和作战强度来看,确实远高于美军自身的战死人数,比如 1944 年的诺曼底登陆,美军伤亡约 12 万人,而德军在诺曼底地区的伤亡超过 40 万人。 1945 年的柏林战役,美军虽未直接参与攻城,但在周边牵制战中造成德军数万人伤亡,自身伤亡约 2 万人。 内塔尼亚胡提到的 “十倍差距”,大概是基于双方军人死亡总数的粗略对比,不过这个说法也引发了争议,有历史学者指出,德军死亡人数还包括被苏联红军、英军等其他盟军造成的伤亡,不能全算在美军头上,直接说 “美国杀死的德国人” 有夸大之嫌。 再看内塔尼亚胡口中 “荒谬的、无人建议的” 对日本核打击。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造成美军约 2400 人死亡、1200 人受伤,这是美国正式卷入二战的直接导火索。 之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岛屿争夺战,从瓜达尔卡纳尔岛到硫磺岛,每一场战役美军都付出了巨大伤亡 —— 仅硫磺岛战役,美军就战死 6800 人,伤 2.1 万人,而日军几乎全军覆没,战死约 2.2 万人。 到 1945 年,日本虽然败局已定,但仍拒绝投降,美军为了避免登陆日本本土可能造成的巨大伤亡(当时美军预估登陆日本本土会导致 100 万美军伤亡),时任总统杜鲁门最终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945 年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军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造成两地约 20 万平民死亡,大量建筑被毁,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 内塔尼亚胡称这次打击 “无人建议”,其实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美军内部确实有不少人反对使用原子弹,比如时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国务卿史汀生等,他们担心使用核武器会引发道德争议,还可能开启 “核竞赛”。 但也有不少军方高层和科学家支持这一决定,认为只有通过核打击才能迫使日本快速投降,减少盟军伤亡。最终杜鲁门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策,并非 “无人建议” 的独断行为。 不过内塔尼亚胡的这番表述,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核打击日本的争议从未停止 —— 支持者认为这加速了二战结束,避免了更多人死亡;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对平民的屠杀,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至今仍有日本民众每年举行抗议活动,要求美国为核打击道歉。 内塔尼亚胡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关注,还因为他作为以色列前总理,公开对二战历史发表争议性观点,可能会影响国际关系。 德国政府在言论曝光后很快做出回应,称 “二战历史已经有明确定论,美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应过度纠结于伤亡数字对比,而应铭记战争带来的教训”。 日本政府则态度微妙,一方面感谢内塔尼亚胡对核打击受害者的 “关注”,另一方面又强调 “日本已经深刻反省战争罪行,希望各国以史为鉴,维护和平”。 美国政府则拒绝直接回应,仅表示 “尊重每个人对历史的不同看法,但历史事实不容篡改”,不少历史学者也站出来反驳内塔尼亚胡的观点,认为他的表述存在 “断章取义” 的问题。 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二战史教授约翰・刘易斯指出,“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美军对德日的打击是为了终结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减少更多无辜民众的伤亡,不能简单用‘杀死多少人’来衡量战争的正义性。 对日本核打击虽然造成了巨大伤亡,但当时确实是在多种无奈下的选择,不能用‘荒谬’来否定其历史背景”。 其实关于二战历史的争议,本质上是对战争正义性、人道主义底线的讨论。无论各方观点如何,有一点是共识:二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各国都应该铭记历史,避免战争再次发生。 内塔尼亚胡的言论显然忽略了一个关键前提,二者存在本质性差异:二战时期,美国作为同盟国核心成员,打击的对象是德国、日本这类法西斯轴心国,无论是对德作战还是对日打击,根本目的是打赢二战、终结全球性战乱,最终是为了给更多国家和民众争取和平与利益。 信源:内塔尼亚胡二战言论全文_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官网(存档)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