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新加坡那则令人揪心的新闻时,心里像堵了块石头——47岁的剑桥博士徐娜,遗体在公寓里被发现,而卧室中,70多岁的父亲早已化为白骨。法医推测,父亲离世一个月后,徐娜才走到了生命尽头。 很难将“剑桥博士”这个光鲜标签,与“饿死家中”的结局联系在一起。 据邻居回忆,徐娜疑似患有精神障碍,多年来几乎不与外界接触,生活全靠父亲照料。父亲是她的监护人,更是她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连接。父亲突然离世后,失去生活能力的她,既不会出门觅食,也不愿离开这个充满父亲气息的家。 这一个月里,她或许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摸索过父亲的痕迹,或许蜷缩在靠近卧室的角落,感受着仅存的“陪伴”。直到最后一刻,她倒在客厅门边,手可能还朝着卧室的方向——那里有她最牵挂的人。 有人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可在这份绝望里,藏着最纯粹的亲情:即便意识混沌,即便身陷绝境,她依然选择守着父亲,不肯独自离开。 更让人深思的是,邻里明知这对父女生活封闭,却鲜少主动关心;本应及时介入的帮扶力量,也没能敲开那扇紧闭的家门。这不是一个人的不幸,而是现代社会“人情疏离”与“救助缺口”共同酿成的遗憾。 你身边是否也有独居的老人或困境中的家庭?
新加坡近日最炸裂的新闻不是明星绯闻,是桩藏在组屋的悲剧东北一家三口,
【39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