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破4000美元!别被“黄金保值”忽悠了,普通人跟风买金就是交智商税 国庆假期刚过,“现货黄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的消息炸了屏,国内金饰克价飙到1160元,商场金店挤满了跟风抢购的人——有大妈囤金镯说“比存银行靠谱”,有年轻人买金豆当“理财”,还有人刷信用卡囤金条盼着升值。可真相是:普通人跟风买金,90%都是在交智商税,所谓“黄金保值”,不过是被商家和市场情绪喂大的幻觉。 先戳破第一个谎言:“黄金能抗通胀、稳赚钱”。这次金价暴涨,根本不是因为黄金多“值钱”,而是美国政府停摆、中东局势动荡催热的“避险情绪”。10月9日加沙停火协议一达成,金价立马从4040美元跳水到4001美元,一天跌掉的差价,够买个金豆子了。历史早就证明,黄金就是“涨时猛如虎,跌时快如兔”:2020年疫情初期金价飙到2074美元,随后半年跌了20%;2023年美联储加息,金价又从2000美元跌到1800美元。普通人买金大多追涨杀跌,等你在4000美元高位接盘,说不定哪天局势缓和,金价跌回3500美元,哭都没地方哭——你以为是“保值”,其实是在赌地缘政治,这和买彩票有啥区别? 更讽刺的是“金饰保值论”。大妈们抢的古法金镯、年轻人囤的3D硬金,看似是“黄金”,实则是“智商税重灾区”。金饰加工费动辄每克50-100元,1160元/克的金镯,里面可能包含200元/克的品牌溢价和工艺费。你花1.16万元买10克金镯,等想变现时,金店只按当日基础金价(现在约1000元/克)回收,还要扣损耗费,一买一卖直接亏1600元。更别提有些金饰还掺了其他金属,纯度不够,回收时更要被压价。商家嘴上说“金饰能传承”,其实是把你当“冤大头”——真要保值,不如买银行金条,至少没有加工费溢价,可偏偏有人觉得“金条没面子”,非要为金饰的“颜值”多花冤枉钱。 还有人被“黄金理财”忽悠,买金豆、金瓜子“积少成多”。某平台数据显示,国庆期间“1克金豆”销量暴涨300%,可你算过账吗?1克金豆售价1160元,比银行金条贵160元,买100克就要多花1.6万元。更坑的是“黄金回收”:你在网上买的金豆,很多没有正规鉴定证书,金店回收时会以“纯度存疑”为由压价,甚至拒收;有些平台还搞“黄金租赁”“黄金定投”,实则是金融骗局,卷款跑路的案例还少吗?普通人连黄金纯度都分不清,就敢跟风玩“黄金理财”,简直是拿着本金往火坑里跳。 最该警惕的是“全民囤金”背后的焦虑。现在很多人买金,是因为对股市、楼市没信心,觉得“黄金最安全”。可你忘了,黄金是“无息资产”——你买10万元金条,放家里怕偷,放银行要交保管费,一年下来不仅没利息,还可能因为金价波动亏钱。反观银行大额存单,年利率3%左右,至少保本保息;哪怕买货币基金,也能赚点零花钱。把钱砸在黄金上,看似“稳妥”,实则是把钱变成了“死钱”,连基本的时间价值都没有。 说白了,黄金只适合两类人:一是专业投资者,能通过期货、ETF等工具对冲风险;二是真正有避险需求的富豪,把黄金当“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对普通人来说,跟风买金就是“被割韭菜”——你以为在理财,其实是在为市场情绪买单,为商家的溢价付费。等热度退去,金价回落,那些囤在手里的金饰、金豆,只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你国庆跟风买黄金了吗?是赚了还是亏了?你觉得普通人真的适合把黄金当理财吗?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别让更多人被“黄金保值”忽悠了!
奉劝大家一句,不要被现在的金价骗了!如果你持有超过300克黄金,建议千万别轻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