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被伊朗蠢哭了,如果不是伊朗宣布正与中国磋商引入北斗系统,以应对 GPS 信号干扰问题,还以为伊朗早就用上北斗了呢!伊朗官方明确表示,北斗系统仅作为短期过渡方案,最终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真是心比天高,连俄罗斯的导航系统都还没有完全搞利索。 伊朗的导航困境源于今年6月的边境冲突升级。以色列空军出动70多架战机,对伊朗核设施和导弹基地发起空袭,12天内摧毁多个能源站点,导致全国供水中断。伊朗政府紧急切断互联网,阻挡黑客入侵,但GPS信号随之瘫痪。军用车辆在公路上盲行,士兵只能靠纸质地图定位,作战效率大打折扣。五角大楼早有预案,能随时切断区域GPS信号,俄乌战场上西方炮弹命中率就因此暴跌20米。 伊朗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在评估中指出,这种依赖性已成为国家安全软肋。回想2024年9月的黎巴嫩事件,真主党成员的寻呼机集体爆炸,造成32人死亡、数千人受伤,以色列通过预埋炸药实现精准打击。伊朗本该加强设备管控,却在爆炸后不久宣布解除苹果手机进口禁令。电信部长萨塔尔·哈希米签署文件,允许iPhone 14至16款入市,黑市价格虽高出数倍,仍占市场11%。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公开呼吁抵制,但其推特帖文显示用iPhone发送,革命卫队高官也人手一台。这种口是心非的操作,凸显伊朗在技术安全上的双重标准。 转向北斗的决定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冲突后权衡的结果。10月4日世界太空周开幕式上,亚兹达尼安宣布与中国磋商接入北斗,作为中期方案覆盖交通和农业,一两年内实现迁移。北斗三号已完成全球组网,2025年接入终端超12亿台,军用精度达厘米级,所有核心部件国产化。抗干扰能力经实战验证,亚太地区实时定位优于1.5米,授时精度达纳米级。 相比之下,美国GPS虽用户达60亿,但易受政治操控,伊朗导弹阵地就曾因信号中断被迫手动调整。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20多年,到2025年轨道上仅26颗卫星,其中24颗运行,军用精度稳定在3至5米,仍需频繁迭代。莫斯科控制中心常因红灯闪烁紧急修正轨道,发射成功率受资金制约。伊朗卫星技术基础薄弱,2024年Simorgh火箭试射失败,轨迹偏离导致碎片坠落,同年Qased火箭虽成功入轨,但整体成功率不足50%。这些短板让伊朗的“3至5年建自主系统”目标听来空洞,资金从石油出口挤出,培训班上学员模拟操作时常遇瓶颈。 伊朗的苹果手机政策进一步暴露其技术选择的矛盾。2023年禁令生效后,华为和小米迅速填补市场,搭载北斗芯片的设备在断网时仍支持基础定位。马杜罗总统多次公开展示华为Mate X6,强调其防窃听能力,支持天通卫星通信和双向北斗消息,即便无地面网络也能联络。沙特和阿联酋王室成员转向华为折叠屏,北斗图标稳定闪烁。 中东其他国家已觉醒,摆脱西方依赖掌握主动。伊朗却在禁令解除后,民众蜂拥购买水货iPhone,功能残缺却价格翻倍。2025年6月断网后,这些设备瞬间变砖,医院联网中断,商贩支付死机。哈梅内伊的抵制呼吁虽响亮,但高官的实际使用让政策成空谈。苏莱曼尼女儿2023年手持iPhone 13演讲,引发舆论反弹,却未改变上层迷恋美国产品的习惯。这种自相矛盾,不仅浪费资源,还放大安全风险:GPS信号一卡,伊朗就陷入被动。 北斗的吸引力在于其独立性和可靠性。中国从2000年起步,2020年全球组网,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出口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地面站扩展到极地,测试车在山路疾驰时仪表稳定。伊朗磋商中,中国专家演示芯片插拔,协议草案规定2026年扩展商用,地面站选址高原。首批终端运抵港口,覆盖军用车辆。 但伊朗的过渡计划拖沓,兼容现有设备需更换大量终端,预算压力山大。俄罗斯与中国已实现格洛纳斯与北斗互联,联合演习中无人机锁定目标。伊朗若早布局北斗终端,本可避开信号中断的尴尬,却等到危机逼近才行动。自主研发的野心虽可敬,但无稳定发射技术支撑,难逃纸上谈兵的命运。全球仅中美俄建成完整系统,伊朗的“国家导航系统”首颗试验星定于2027年,设计图纸丈量轨道参数时,工程师面对资金和技术双重考验。
明明是自己签了投降协议,哈马斯说自己又赢了,而且赢的很麻。哈马斯的逻辑是这样的: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