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坐完中国建的高铁就翻脸?印尼这次玩得够绝!10月8日,印尼投资部长罗桑突然喊话

恰似江楼月 2025-10-11 20:35:37

刚坐完中国建的高铁就翻脸?印尼这次玩得够绝!10月8日,印尼投资部长罗桑突然喊话要和中国谈雅万高铁债务重组,这操作像极了吃完宴席就掀桌子的“白眼狼”——明明靠着这条高铁收获了千万客流红利,转头就拿73亿美元债务当要挟牌,试图让中国吞下超支亏损的苦果。 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产业链输出海外的项目,2015年中印尼签协议时,日本那边可没少下功夫,早从2008年起就做了三份研究报告,推销自己的新干线技术,强调稳定可靠。中国呢?靠着成本低、速度快、本地化就业的方案,一锤定音中标了。施工从2016年拉开帷幕,中国企业中铁国际带队,铺轨、建桥、挖隧道,全是自家技术。疫情那会儿,全球都乱套,印尼工地延误几个月,人力成本蹭蹭上涨,土地征用还卡壳,村民要补偿闹得鸡飞狗跳,结果超支12亿美元。协议里写得清清楚楚,基本贷款40年期2%利率,超支部分3.4%,印尼得自己兜着。可中国团队咬牙顶住,2023年10月首趟列车就跑起来了,最高时速350公里,雅加达到万隆从三小时缩到40分钟,乘客们直呼过瘾。 通车两年,数据摆在那儿:列车开了3万多列,乘客超1125万,印尼人出行选择多了,周边酒店、餐饮火了,城市间人流物交换活跃,经济拉动效应实打实。KCIC这运营公司,印尼控股75%,中国企业占25%,本该是印尼的骄傲项目。可问题出在哪儿?运营初期,票价定得高,经济舱单程约300人民币,商务舱上千,普通老百姓觉得贵,客座率一度只有50%左右。加上维护成本不低,电力、轨道保养一年几亿美元,KCIC的现金流就紧巴巴了。2025年上半年,偿债高峰期临近,总债务73亿,印尼财政吃不消,就开始琢磨重组。罗桑这部长,2024年8月刚上任,同时管着新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本该是拉投资的角色,结果一上来就盯上这个老项目。 10月8日,在雅加达的投资者日报峰会,罗桑公开放话,说政府已和中国债权人启动谈判,要全面改革债务结构,避免违约风险。他没细说方案,但从路透社报道看,印尼想延长还款期,压低超支那块的利率,实质上就是想让中国多担点亏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协议是2017年签的,印尼当时乐呵呵接受条件,现在运营不顺就想改,这算不算单方面变卦?想想看,中国高铁国内也赔钱,京沪线上年运营亏损好几亿,但长远看,拉动GDP增长,城市发展提速,这些无形收益谁算账?印尼这波操作,表面是财政压力,骨子里是想吃干抹净不认账。罗桑的表态一出,印尼媒体炸锅了,有人说这是维护国家利益,有人吐槽是忘恩负义。国际上呢,南华早报9月就报道过,印尼早几个月就在酝酿这个,Danantara基金从8月起就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印尼这步棋走得稳吗?从逻辑上讲,债务重组不是新鲜事儿,全球不少基建项目都这么干,但前提是双方对等协商,不能一家独大。印尼的底气从哪儿来?一方面,雅万高铁是“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国不想砸招牌,谈判桌上多少得让步;另一方面,印尼经济今年增长5%,但通胀高、卢比贬值,外汇储备虽有1300亿美元,可基建债台高筑,去年新增外债上百亿。罗桑上任后,推动外资,但高铁这事儿闹僵了,以后谁还敢投?中国这边,外交部和商务部回应谨慎,强调合同执行,但也重申合作意愿。10月9日到10日,谈判已进入第二轮,中方团队飞雅加达,焦点卡在利率和期限上,没松口迹象。 这事儿暴露了发展中国家基建合作的痛点。你看,印尼当初选中国方案,图的就是性价比高,日本报价贵30%,工期长。但超支责任谁担?疫情和土地问题,印尼内生因素占大头,却想全推给中方。这不公平吧?更何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背了贷款,风险自担。印尼如果真重组成功,短期喘口气,长远信誉打折,下个项目谁买单?

0 阅读:59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