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是宝岛?世界上岛屿有很多,为什么台湾格外与众不同? 全球的科技命脉,被牢牢握在一个面积不如很多城市大的岛屿手里。你每天用的手机、电脑、汽车,甚至很多军事装备的核心部件,都要经过台湾的工厂,加工成比指甲还小的芯片,然后流向世界。 奇怪的是,这个地方山地占了大半,平原只有一条窄带,而且一年到头要应付地震和台风,却能坐稳半导体的王座。 这股子本事是几十年一步步攒出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让台湾原本靠出口轻工业产品的模式眼看要走到尽头。 是继续在低端制造业混,还是转去搞风险极高的半导体?那时候的政府选择了硬闯高科技。新竹科学园区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并且用政策和资金吸引海外回来的技术人才。 从此台湾的科技产业像开了挂一样,从不起眼的代工厂变成了全球芯片制造的领军者。 对高科技的大胆投入并不是凭空的。几百年前,汉人移居到这片岛屿,把农耕技术和重视学习的观念深深种下。 再加上日据时期修的铁路、水电站和工厂,台湾在战后就比别人多了些起点优势。土地改革让农民有了自己的田,美国的援助提供了发展资金,这些都为后面冲刺工业化铺好了路。 不过,台湾的地理条件对发展来说,一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它处在地震带上,强烈的地震常常打断生活,台风每年都要登陆,山地多,耕地有限。 但这里降雨充足,水资源丰富,多种气候在这片小岛上交替出现,让生物种类特别多。很多在世界上只存在于台湾的物种,就在这些山林和海岸线上繁衍。 自然环境的考验和馈赠,一起塑造了这里的韧性。说到底,这片土地的活力来自这里的人。传统的中华文化在这里扎了根,祭祀、节庆、夜市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凝聚了社会的情感。 原住民的工艺和歌舞也在现代生活里延续。历史上留下的外来文化痕迹和现代流行相混合,使这里既有老底子,又不缺新鲜劲。这种文化氛围,把两千多万人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有能力应付各种变数。 台湾能维持这样的实力,也和周边的经济联系分不开。特别是与大陆的贸易,不仅让岛上的产品进入更大的市场,也让它在全球的供应链中有了稳固的位置。 电子产品、水果、器材不断地运往大陆,同时也从大陆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机会。这样的互动,给了台湾稳定发展的条件。 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凭一连串关键的选择、历史积淀和自然环境的双重作用,成了世界产业链里不可替代的一环。 从小小的夜市到全球的科技工厂,从山里的瀑布到运往世界的货轮,这里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一个地方的大小从来不是衡量它力量的唯一标准。
沉默7天后,欧盟摊牌了: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欧盟那边,10月7号发了个消息出来,
【757评论】【4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