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是个没有城镇户口,不拿工资的国务院副总理。他到北京后,他的户口仍在昔阳老家

轩叔观察 2025-10-12 18:27:03

陈永贵是个没有城镇户口,不拿工资的国务院副总理。他到北京后,他的户口仍在昔阳老家,当总理没有户口也没有粮食关系,周总理建议他把户口迁到北京来拿工资,可是他不转户口,说要带个头,立个榜样,仍在大寨拿工分。[无辜笑]   大寨地处昔阳,是个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山村,那里沟壑多、土地贫、水源缺,大多数村民住在简陋的土窑里,1952年陈永贵当上村支书后,没有等靠国家支援,而是带着村民一锄一镐地开荒造田。   他们用肩挑背扛的土办法,一点点把荒坡改成了能种庄稼的梯田。   1963年大寨接连遭受暴雨、风灾、冰雹和霜冻,庄稼损毁严重,但在陈永贵带领下,村民没有气馁,反而在那一年实现了粮食亩产704斤、总产56万斤的成绩,全村人吃饱之余,还向国家交售了24万斤公粮。   这段事迹后来被毛泽东得知,1964年毛主席听取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汇报,对陈永贵强调“干部必须参加劳动”的做法十分赞许,那年年底毛主席在生日宴上专门请来了陈永贵,当面嘱咐他“不要骄傲”。   之后,“农业学大寨”的口号逐渐传遍全国。   1975年陈永贵当选国务院副总理,但他依然坚持不转户口、不领工资,他曾在钓鱼台国宾馆暂住,不久就主动搬进普通胡同小院,即使担任高层职务,他还是扎着白毛巾,穿家人做的布鞋,每月只拿山西省发的60元补助。   他还向毛主席建议实行“三三制”:一年里三分之一时间回大寨劳动,三分之一下乡调研,三分之一留京办公。   到地方考察时,陈永贵很少带随行人员,家里粮食不够,就掺杂粮吃;有人上门送礼,他都婉拒退回,毛主席逝世那段时间,他依然保持着朴素的农民生活习惯。   1980年卸任副总理后,陈永贵担任北京东郊农场顾问,平时自己去菜场买菜,和街坊邻居聊天,他一直想回大寨生活,却因种种现实原因未能如愿,1986年这位始终保持农民身份的副总理在北京病逝。   他的儿子陈明亮后来通过自身努力成为企业家,延续了父亲那种坚韧的精神。 网友们敬佩不已: “一个副总理,不迁户口不拿工资,坚持回村劳动,现在还有这样的干部吗?真是让人佩服。”   “看完真的感动,那时候的干部是真的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现在哪找这样的领导?”   “说实话,他儿子靠自己成了企业家,这一家子都挺硬气,家风正!”   “不搞特殊化,从不拿公家一分礼,放现在简直不敢想…这才是人民的干部。”   “大寨那地方以前穷成那样,能带着村民自力更生把荒山变良田,太不容易了。”   “坚持住胡同、自己买菜、家人不随京,每月才拿60块,现在哪个高官能做到?”   “说真的,他那句‘要带头立个榜样’特别打动人,不是嘴上说说的,是真干。”   “历史挺复杂,但他确实是个实在做事的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现在好多干部下基层都前呼后拥,人家陈永贵连安保都尽量不用,差距太大了。”   假如今天仍推行“干部坚持一线劳动、不迁户口、不拿高薪”,你觉得我们能实现更好的干群关系吗?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部—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