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陕西一老农在田里干农活时,意外挖到一匹26公斤重的大金马,他偷偷环顾四周,竟迅速将泥土又填了回去,回家之后却再也睡不着觉, 1981年,陕西兴平豆马村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农户的生计,那里靠近汉武帝茂陵,地下遗迹密布。高军田作为当地社员,平日里靠责任田维持一家温饱。那年5月,他在地里劳作时,锄头忽然卡住,发出金属声响。拨开土层后,他看到一截金色马头,表面光滑,造型逼真。这件发现并非偶然,豆马村地处西汉古墓区,历史上出土文物频现,但多数人只顾眼前农事。高军田夫妇对视一眼,迅速判断这可能是古董,便用土覆盖原位,避免引人注意。这样的举动反映出当时农村人对文物流通的警觉,私藏古物易招致麻烦,而上报则需权衡利弊。 金马的出现源于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它以汗血马为原型,汗血马是汉武帝从大宛引进的宝马,象征皇家威仪。这匹马通体鎏金铜铸,长76厘米,高62厘米,重26公斤,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专家后来鉴定,它出自阳信长公主墓,随葬品中体现汉代马文化的高峰。汉代视马为军国重器,陵墓随葬马俑常见,但鎏金工艺精湛,保存完整罕见。高军田夫妇在确认无人后,待夜色降临,才返回田间挖掘。整个过程小心翼翼,他们用工具撬松土层,避免损伤表面。挖出后,马身站立姿势,四腿笔直,尾巴微翘,宛如活灵活现的马驹。这件文物重量的确切测量,让他们意识到其价值非凡,却也加重了肩上负担。 农村生活本就清苦,高军田家几亩薄田,年景好时勉强糊口。面对这匹金马,他们先是藏在家中柜底,用旧布包裹严实。这样的藏匿源于一时贪念,但很快转为忧虑。文物保护法在当时已明确规定,古物属国家所有,私自买卖或藏匿将面临处罚。村里流传过类似案例,有人因挖到陶器而吃官司。高军田夫妇反复思量,妻子提醒这是公家之物,丈夫也忆起社队教育中的文物知识。最终,他们决定上报,这不仅是遵纪守法,更体现了普通农民的责任感。次日清晨,他们背着包裹步行到县文物局,局里专家接手后,立即展开鉴定。过程严谨,包括清洗、测量和比对历史资料,确认其年代和来源。 上交金马后,高军田夫妇获得100元奖金和一顶搪瓷茶缸作为奖励。这笔钱在1981年的农村不算小数,能添置农具或改善伙食,但远不及文物的市场价值。县文物局表扬他们爱国爱法,消息传回村子,邻居们议论纷纷。有人羡慕其运气,有人感慨其选择。高军田的举动并非孤例,那时代农村文物保护意识渐强,许多农民主动上报发现。金马被运往陕西历史博物馆,安置在展柜中,成为汉代马文化的典型展品。它的出土填补了学术空白,帮助研究者还原汉武帝时期马匹引进的细节。汗血马的形象通过这件文物,展现出古人冶金技术的精妙,鎏金层均匀附着,历经两千年不褪色。 文物保护的意义远超一件铜马。它连接过去与现在,提醒人们历史遗产的公共属性。高军田的故事在当地流传,激励后辈面对诱惑时,选择正确路径。农村经济转型期,这样的案例教育作用显著,避免了潜在损失。金马的原型汗血马,曾助汉军驰骋边疆,如今化作静默的展品,诉说王朝兴衰。专家分析,其铸造工艺融合中原与西域风格,反映丝路交流的早期痕迹。陕西作为古都盆地,地下文物资源丰富,但盗掘问题一度严重。高军田夫妇的上交,推动了地方保护机制的完善,村队开始加强田间巡查,社员教育中增加文物知识。 从宏观看,这件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汉代文物出土频仍,茂陵周边墓群贡献良多,但每件文物的完整保存,都依赖民众的自觉。金马重26公斤的体量,铸造时需耗费大量铜料和工时,墓主阳信长公主身份显赫,其陵寝规模宏大,随葬品中马类最多。这匹马的动态造型,捕捉马奔腾瞬间,艺术价值高。博物馆展出后,吸引学者和游客,相关研究论文增多。高军田夫妇回归田间,继续劳作,奖金虽少,却换来内心的踏实。村里生产队为此获一台彩电,作为集体奖励,增强了社员凝聚力。
1981年,陕西一老农在田里干农活时,意外挖到一匹26公斤重的大金马,他偷偷环顾
纸上点将
2025-10-12 21:44:37
0
阅读:1952
浮云缝里看星星
当时应该转作城镇户口并安排工作,25公斤的西汉金马少说值几个亿。
用户10xxx81
为这位拾金不昧的好农民点赞!26公斤得了100元,得了个搪瓷缸。我觉得应该这些都不给。应该给个奖状,哈哈哈哈😂
用户37xxx83
现在单卖黄金也值两千多万,这得卖多少亿
永远
100无钱太少了,搁到现在能值几个亿,可惜了。
诚末是金
这个不是一般人,如果是别人找到了,肯定不会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