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空气还轻!这种"空气"正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一块材料轻得能飘在空中,却能隔热、防火、防辐射,甚至能"自我修复"。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已经走进我们生活的神奇材料——气凝胶。 2013年,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密度仅为0.16kg/m³的"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的密度仅为空气的六分之一,刷新了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当你把一块气凝胶放在花蕊上,它甚至不会压弯花蕊,轻盈得仿佛不存在。 如今,这种"空气"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新能源汽车上,气凝胶作为防火隔热材料,能有效延缓电池热扩散,为乘客争取更多逃生时间;在5G基站中,新型超弹性高温防护气凝胶能提供高效的电磁屏蔽,确保通信设备稳定运行。 最令人惊叹的是,中国科学家在2025年研发的超弹性高温防护气凝胶,不仅能在高温下保护电子设备,还能像弹簧一样弹回来。这种材料拥有98.7%的极高孔隙率,同时实现了每米38西门子的高导电率,经过500次压缩循环后,结构稳定性仍达98.2%。 气凝胶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在医疗领域,它被用于骨缺损再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能源存储领域,自修复气凝胶为微型超级电容器提供了新思路,让电子设备更加耐用。江西晨光新材料公司申请的低燃烧热值疏水气凝胶复合毡专利,更是让气凝胶在安全性能上迈上新台阶。 从2013年"全碳气凝胶"的突破,到2025年超弹性高温防护气凝胶的研发,中国科学家的创新一直在持续。这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轻如空气,却重如希望。 当我们看到这些科技创新时,不禁思考:未来,还会有多少"不可能"变成"可能"?气凝胶的轻盈,正承载着人类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评论区聊聊:你希望气凝胶在哪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或者,你觉得这种"空气"还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年有两位亚洲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一位是坂口志文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另一位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