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场辩论结束后,郑丽文大势已成,郝龙斌无地自容,蓝委坐不住了 蓝营内部的这场终场辩论,堪称一场大戏。辩论刚落幕,台下的气氛已经凉得让人发抖。郑丽文扶摇直上,郝龙斌则脸色铁青,蓝营那些平时最能坐住板凳的“委员老哥”也纷纷坐不住了。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普通的党内竞争,其实背后水深得很,派系交错、利益博弈,早已让整个蓝营像个酱缸,谁搅一搅都能翻出点腥味。 民调数据也不再是数字游戏,3.9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郑丽文拿下71%的支持率,郝龙斌只有6%,差距拉得比海峡还宽。台面下的风暴,已经到了必须摊开讲的地步。 郑丽文能在这场混战中脱颖而出,说白了,靠的就是三个“杀手锏”。 首先,民调优势堆成了高墙。过去半年,郑丽文的支持率像坐火箭一样往上窜,从50%一路飙到71%,一骑绝尘,把郝龙斌、张亚中这些老对手甩得连尾灯都看不见。 对比起来,这两位加起来都不到30%,郑丽文这种断层领先,基本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局面。要说这里头有没有水分?还真不大可能。毕竟这是3万多张选票堆出来的,想掩盖都掩盖不住。 再往深里挖,郑丽文的公共形象和论述能力,直接打进了选民的心窝子。她在辩论时那种“接地气”风格,不玩虚的,专挑民生问题一针见血。 很多蓝营群众都说,看她辩论不像在听政客念稿,更像是自家大姐在帮大家说话。反罢免期间,她那个“在野大联盟”一度成了蓝营凝聚士气的标杆,31名蓝委罢免案都因她介入有了转机。 这种操作,别说蓝营内部,就连岛内媒体都忍不住点赞。再对比一下对手,郝龙斌的表现只能用“拉胯”形容。 拒绝辩论、临时改口、推锅甩锅那一套,最后还把张亚中拉下水当“枪”,结果反被反噬。这一通骚操作,不仅没拉高自己,反而衬托了郑丽文的稳健和理性。 说到郝龙斌,最近他的处境可以说是“尴尬到家”。 战略失误一环接一环,先是两次拒绝辩论,场面一度冷到掉渣,然后又发文指责郑丽文抹黑,最后又改口说“没有针对任何人”,前后不一的态度直接把自己的信誉玩崩了。 身边的盟友也被他拖下水,张亚中本是来声援的,结果被卖了个人情,反倒在民调上反超自己。蓝营内部的小团体互相掣肘,协调能力简直是负分。 更离谱的是,本来想靠一波道德攻击给郑丽文上眼药,结果自己“自掏腰包”的说法却被媒体一查,发现只在荣星花园露过一次脸。 台媒一针见血地讽刺,郝龙斌的所谓“付出”跟郑丽文相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真动手、谁是嘴炮,大家心里都门儿清。 蓝委们现在的表现,更像一锅快烧沸的老汤。有人开始往锅里扔“车马费”爆料,想搞点大新闻,但连收据、转账记录都拿不出来,闹了个大红脸。 就连外媒都点评,这纯粹是典型的派系抹黑套路。其实熟悉蓝营的人都知道,这种“过河拆桥”的戏码早不是什么新闻。 反罢免时靠郑丽文冲锋陷阵,选后立马转头咬人,党内论资排辈那一套老毛病又犯了。可惜这次,基层群众不再吃这一套。 台媒的民调显示,65%的蓝营支持者觉得这就是赤裸裸的政治追杀,郑丽文反而收获了更多同情和支持。 改革、透明、公开的呼声在蓝营内部越来越大,大家都看明白了,如果不把这些老派系的积弊刨一刨,蓝营迟早要被边缘化。 回头看,郑丽文民望高涨,郝龙斌接连失足,已经说明蓝营的权力结构正在重洗。新华社的评论说得很直白,如果蓝营继续抱着那一锅老酱缸不放手,未来的挑战只会越来越多。 郑丽文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就是民众“打破旧秩序”的真实写照。她要真能走到最后,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会轻易让路,蓝营要么痛下决心改革,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慢慢被边缘化。 参考资料:看完大辩论最终场,支持谁当蓝营党魁?3.9万人投票郑丽文遥遥领先 2025-10-11 21:24·海峡导报
71%支持率也没用?郑丽文再次给出三个承诺,却陷入信任危机要说今年台湾蓝营的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