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新闻网表示,为什么这一次中国出手非常的重,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美国9月底强化了“实体清单”的50%规则的穿透性原则,这一规则可能影响到中国数千家企业的出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0月11日,日经新闻网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关注的报道,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次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这句话背后,藏着一场正在上演的全球产业链博弈。 事情要从9月底说起,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强化所谓的“50%规则”,听起来挺专业,其实就是把监管的手伸得更长了,以前美国只是盯着那些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企业,现在玩法变了。 只要一家公司被拉进清单,它的子公司、母公司,甚至那些只是有股权关联的企业,只要沾了50%的美国技术或资本,全都得受管制,这张网一撒开,影响范围立刻扩大到几千家中国企业。 从芯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通信设备到工业机器人,几乎覆盖了中国大半个高科技出口行业,美国为什么敢这么干?说穿了就是觉得中国不敢动真格的。 他们脑子里还停留在几年前的印象,以为中国会像过去那样,最多发个声明抗议两句,象征性地加点关税意思一下就完了,毕竟2018年那会儿,中国的反击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领域,范围不算广,力度也有限。 美国就把这当成了中国软弱的证据,觉得只要继续施压,中国早晚得服软,可这一次,美国算盘打错了,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而且直戳美国痛处。 9月29日美国刚公布新规,10月8日中国的反制措施就出来了,这中间还隔着国庆长假,别人放假的时候,相关部门在加班加点研究对策,假期一结束立刻出手。 这种反应速度本身就说明了态度,中国这次出手确实够狠,首先是拿稀土开刀,这可不是简单的限制原料出口,而是把整个产业链都管起来了。 从开采设备到冶炼技术,从初级产品到最终的磁性材料,只要涉及中国的技术或原料,外国企业想出口都得先拿许可证,要知道,全球87%的稀土加工、78%的锂加工都在中国手里。 美国虽然有矿山,可90%的精炼技术都没有,就拿美国那家叫MP Materials的公司来说,就算把矿挖出来,没有中国的技术和设备,挖出来的稀土也处理不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管控了五种中重稀土,这些东西是造武器、芯片的必需品,F-35战机的制导系统、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没了这些材料就是一堆废铁。 美军153种主战装备里,87%都要靠中国的稀土加工品,中国甚至把美国造航母的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直接列进了限制名单,这等于是卡住了美国军工的供应链。 除了稀土,中国还对镓和锗这两种关键金属实施了出口管制,别看名字冷门,可在高科技领域这俩材料是命根子,广泛用在芯片、通信设备、光伏产业上。 中国在这两种材料上的供应量占全球市场七八成,一收紧出口,全球产业链立刻紧张,美国那边的高科技公司当天股价就跌了,不少企业连夜给商务部写信。 他们求着解释规则到底怎么算,这一下美国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供应链依赖,他们原本想卡别人脖子,结果自己被卡住了,美国国内物价也跟着涨。 中国的厨房家具被加了50%关税后,超市里的橱柜价格涨了近一倍,普通老百姓买东西的成本明显上去了,更尴尬的是,美国农产品卖不出去只能烂在仓库,农场主把拖拉机开到华盛顿抗议也没用。 日经新闻网说得很到位,美国最大的错误就是还在用老眼光看中国,这几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不仅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强大的科研体系,同时中国还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某些关键资源和制造环节上已经具备了不可替代性,去年中国工厂装了近30万台工业机器人,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 产业韧性早就今非昔比了,美国如果继续打压,受伤的首先是自己的企业,这场博弈的本质其实很清楚,美国想用技术封锁和贸易打压让中国妥协,可他们忘了,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单极格局。 中国早就不是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状态,而是有充足的底气和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美国的误判提醒了所有人,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任何单边霸凌行为都可能引火烧身,真正的较量从来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手里的牌更硬。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如梦菲记
2025-10-13 16:48:28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