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美国福特吸完40亿美元巨款后同意其关停境内工厂退出   福特在印度砸了40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13 17:05:46

印度对美国福特吸完40亿美元巨款后同意其关停境内工厂退出   福特在印度砸了40亿美元才狼狈退场的事,本质上就是撞上了印度市场“进得来、出不去”的死局,每一分钱亏得都有迹可循。   1996年的时候,福特跟着外资开放的浪潮进了印度,还在古吉拉特邦和钦奈建了两家工厂,一开始它还抱着抢占人口大国市场的期待,毕竟那时候印度刚对外国车企重新敞开大门,谁都想过来分块蛋糕。   可没人想到,它这一待就是29年,最后市场占比连2%都没摸到,反倒留下了40亿美元的大窟窿。   咱们先说说那20亿的运营亏损是怎么来的。印度的汽车市场根本不吃福特那套美式车型逻辑,这里常年都是铃木的天下,马鲁蒂铃木一家就占着40%左右的份额,它们主打的都是4米以内的低价小型车,正好踩中了印度的税收红利。   要知道,车身超过4米得缴20%-24%的高消费税,4米以内才收8%,而且印度消费者对价格特别敏感,压根买不起福特擅长的中高端车型。更坑人的是印度的本地化政策,政府要求30%的零件必须从本地采购,可当时印度全国做汽车塑料件的供应商都不到5家,零件质量差得没法用。   福特要么凑合用这些差零件,结果导致车子故障率特别高,要么就从国外运零件过来,物流成本比在中国高一大截,怎么算都不划算。   工厂年产能号称有44万辆,实际利用率却只有20%,固定成本摊到每辆车上,亏损自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从2011年到2021年这十年间,光运营就亏掉了20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那20亿善后费,这钱说白了就是“赎身费”。2021年的时候,福特实在扛不住了,就宣布要关厂,可印度政府和工会压根没打算让它轻易走。   钦奈工厂的4000多名工人直接抱团维权,工会更是狮子大开口,要求福特支付到退休的工资和医疗福利,就算是刚入职的年轻人也不例外。   这背后其实是印度严苛的劳动法在撑腰,法律里明文规定,外企关厂得给员工一年工资的赔偿,而且在争议解决好之前还得继续发一半工资,这比国际上的通行标准高多了。   福特一开始提出每服务一年给110天工资的补偿,其实已经不算低了,可工会根本不买账,直接把官司捅到了工业法庭,这一拖就是4年。期间印度政府也在旁敲侧击,一会说“工厂能扭亏为盈”,一会又拒绝审批关厂申请,摆明了就是逼着福特再加钱。   最后福特怕资产被扣押,只能妥协,给工人的平均补偿达到了62个月工资,这是法定标准的9倍,再加上处理工厂设备、解除土地合约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刚好又花了20亿。   其实福特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通用汽车2017年退出印度的时候也被坑得够呛,不光亏了10亿美元,关厂流程同样拖了4年。当时通用想把工厂卖给中国车企,申请却被印度政府驳回了,工会还拿着劳动法反复拉锯,最后还是靠天价赔偿才脱身。   这背后全是印度的“退出壁垒”在搞事,中央虽然喊着欢迎外资,可地方上却有自己的小规矩,政策还跟着选举变来变去,外企常常就成了党派博弈的炮灰。   而且印度汽车供应链的底子太差,之前中国新能源车企都没敢把技术转移过去,导致外国车企想搞本地化都没基础,马斯克考察了半天也不敢进场,福特自然也没法像在中国那样靠调整产品适应市场。要知道,福特在中国还能靠锐界、猛禽这些车型赚点钱,可在印度,它连凑齐合格的零件都难。   等到2022年福特终于把钦奈工厂关掉,这29年的布局最后只留下了不足2%的市场份额和40亿美元的亏损,说白了就是实实在在给印度送了笔巨款。   这事其实就是印度把“想让外企来投钱,又不想让外企赚钱”的路数玩得太溜,政策上卡脖子、工会里敲竹杠、供应链还掉链子,每一环都在往外企身上薅羊毛,福特不是第一个栽跟头的,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0 阅读:2491

评论列表

用户64xxx35

用户64xxx35

13
2025-10-13 17:52

印裔CIO对母国的馈赠

用户10xxx81

用户10xxx81

3
2025-10-14 06:30

鬼见愁

行者

行者

3
2025-10-14 10:03

印度苹果运营的还好吧

奥丁之眼

奥丁之眼

2
2025-10-14 11:59

之所以亏损多了20亿美元是公会帮助员工争取福利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