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必和必拓接受人民币结算,这张照片揭示幕后真相,澳大利亚咬牙让步! 必和必拓扛不住压力,终于认了,铁矿石用人民币结算,历史性的一刻来了!澳大利亚铁矿巨头这波服软,意味着全球铁矿石市场的游戏规则要改写了,铁矿石谈判,终于轮到咱中国说话了 先说说之前的僵局有多紧张。必和必拓是全球顶级的铁矿石供应商,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每年要买下全球 75% 的铁矿石,必和必拓超过六成的销量都靠中国市场,2024 年光给中国发运的铁矿石就有 2.95 亿吨。 按理说双方合作该互相体谅,可必和必拓偏偏选择 “加价逼宫”,觉得中国离不开他们的铁矿。没想到中国这次态度特别强硬,9 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给国内钢厂和贸易商发了通知。 所有用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暂停接收,哪怕是已经在海上漂着、马上要到港的货船,只要没按人民币结算,都不准签收。这一下就掐住了必和必拓的七寸,失去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少赚点钱的事儿,简直是生存危机。 而让中国有底气这么做的,就是那张铁路通车照片里的西芒杜铁矿。这座铁矿在几内亚沉睡了半个世纪,探明储量超过 50 亿吨,矿石平均品位能达到 66% 到 67%,也就是说每 100 吨矿石能炼出 66 吨以上的纯铁,这品质不仅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还是中国进口铁矿平均品位的 1.8 倍。 以前这地方因为 “有矿难运”,一直没能大规模开发,直到中国企业接手,花大力气修了这条全长 72 公里的铁路支线。这条铁路可不简单,硬生生穿越了 6 条断裂带和 11 处深切峡谷,建了 23 座桥梁和 9 座隧道才打通天险,把矿区和大西洋港口直接连了起来。 这下这座 “沉睡的巨人” 才算真正被激活,以后矿石能顺畅地运出来,直接成为澳大利亚铁矿的强力竞争对手。 其实西芒杜铁矿只是中国资源安全战略布局的一步棋。长期以来,中国钢铁产业一直被铁矿石 “卡脖子”,对外依存度高达 80%,而且大部分都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来源太集中就容易被牵制。为了改变这局面,中国早就开始多方面布局了。 2022 年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国内钢铁企业的采购需求整合到一起,结束了过去 “各自为战” 的分散状态,谈判时的议价能力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同时还在不断拓展供应渠道,除了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还和巴西淡水河谷签了大额人民币订单,国内也在提升铁矿开采技术和废钢炼钢技术,手里有了这么多 “备胎”,自然不用再看澳大利亚的脸色。 必和必拓显然也看清了形势,他们知道西芒杜铁矿年底要是实现大规模投产,每年能给中国提供超过 1 亿吨的高品位铁矿,刚好能填补澳矿的空缺,到时候他们的垄断优势就彻底没了。 而且澳大利亚的经济特别依赖铁矿石出口,铁矿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 40%,其中 80% 又都是卖给中国,要是中国真的减少采购,澳大利亚 GDP 都得跟着缩水,这代价他们根本承受不起。 所以现在主动让步接受人民币结算,看似是 “咬牙妥协”,其实是为了保住一部分市场份额,算是无奈之下的最优选择。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必和必拓用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个历史性突破。以前中国虽然是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却只能接受西方机构控制的普氏指数定价,还得用美元支付,每年要承担不少汇率波动的风险。 现在从 “价格” 到 “货币”,中国慢慢拿回了话语权,不仅能帮国内钢企每年节省上百亿美元的汇兑成本,还在挑战美元在大宗商品贸易里的霸权地位,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变得更多元。 那张铁路通车的照片,看着是个工程进展,实际上撬动的是全球资源和金融的大格局,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更多大宗商品用人民币结算,旧的贸易规则正在慢慢被改写,咱们也算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 西芒杜铁矿远期年产目标达1.2亿吨,将推动中方对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进口依赖度从当前的80%降至约65%,但中方也有后手,除西芒杜外,秘鲁、喀麦隆等地的新建铁矿项目,预计于2025年为中方带来超千万吨的增量供应,在重重压力之下,必和必拓的让步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信源:新华网
就在刚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铁矿石现货价跌至80美元/吨,必和必拓却
【20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