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染上重感冒,连续十天不愈,病情日渐严重,而西药治疗不见效

如梦菲记 2025-10-14 12:49:26

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染上重感冒,连续十天不愈,病情日渐严重,而西药治疗不见效果,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向主席推荐了一位老中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7年青岛,毛主席从北京飞抵这座海滨城市,准备主持一场重要的各省市委书记会议,7月12日飞机落地那天,青岛正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气温比往常低了不少。   毛主席平日里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游泳锻炼身体,即便到了青岛,这个习惯也没改,那几天他照常去海边,海水冰凉刺骨,加上阴雨天气,这一游就出了问题。   起初只是觉得嗓子有点不舒服,咳嗽了几声,大家都没太在意,以为休息休息就好了,可两三天过去,情况越来越不对劲,咳嗽变得频繁起来,接着就开始发烧,体温一路攀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明显下滑。   会议还在进行中,主席硬撑着参加讨论,可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看得出来他很难受,随行的医生赶紧采取措施,退烧药、消炎药、抗生素,能用的西药都用上了,甚至还打了针剂。   让所有人焦虑的是,这些在医学教科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治疗方法,这次完全不管用,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烧不但没退,反而越烧越高,主席咳得胸口发闷,夜里根本睡不好觉,整个人憔悴了一大圈。   医疗组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不停地调整用药方案,可病情就像卡在那里,怎么都不见起色,到了第十天,会议都快结束了,主席的病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   消息传到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那里,他心里很着急,舒同是本地人,对山东的医疗资源比较熟悉,他想起济南有位老中医叫刘惠民,在当地医术口碑极好,尤其擅长治疗各种感冒和疑难杂症。   这位刘医生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他用药大胆,剂量往往比一般中医要重,但胜在准确,效果往往出人意料,舒同自己就曾经让刘惠民看过病,深知他的本事,既然西医的办法都试过了,不如让中医试一试。   刘惠民接到通知后赶到青岛,见到主席的第一件事就是诊脉,他静静地搭了好一会儿脉,又仔细观察了舌苔和面色,最后得出结论:这是典型的外感风寒,而且寒邪已经入里,夹杂着内热,属于表里同病。   他心里有了方子,但没有立刻开出来,而是提出了三个听起来有些苛刻的条件。   第一,药材必须由一个完全可靠的人去抓,不能假手他人,第二,煎药的过程也必须由这个人全程监督,火候和时间都得严格把控,第三,药煎好之后,必须由这个人亲手端到主席面前,并且看着喝下去。   刘惠民说得很直白,治病是他的责任,但抓药、煎药、送药这些环节一旦出了岔子,后果谁都担不起,他这么做不是矫情,而是对医术的敬畏,也是对病人的负责。   舒同听完后,二话不说答应了,并且让自己的夫人全程负责这三个环节,刘惠民这才拿起笔,开出了一张方子。   方子一出来,有人看着就心里打鼓,麻黄、桂枝、附子这些药,药性都不轻,剂量还这么大,万一出问题怎么办?刘惠民很坚定,他说这个病就得用猛药,寒邪不除,病根难去。   舒同夫人拿着方子去了药铺,一味一味地核对,确保每样药材都货真价实,回来后,她亲自守着炉火煎药,先大火后小火,时间卡得严丝合缝,药汤熬出来颜色清亮,药香浓郁。   第一碗药端到主席面前时,他二话不说就喝了下去,当天晚上,折磨了他多日的失眠症状就有了缓解,睡了个相对安稳的觉。   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他的精神头明显好转,咳嗽也没那么频繁了,到了第三天,烧基本退净,整个人的气色都不一样了,医疗组的人都惊呆了,十天西药没解决的问题,三剂中药就搞定了。   这件事对主席的触动很大,他后来说,三十多年没吃过中药了,这次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中医的妙处。   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中医有中医的道理,不能因为一方暂时看起来更现代,就全盘否定另一方,这场病不光治好了身体,也让他对中医这门传统医学有了新的认识。   病愈之后不久,主席就要启程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舒同又提了个建议,让刘惠民随行,一来路上有个中医照应着,二来也能在国际场合展示一下中国的传统医学。   就这样,刘惠民带着药箱上了飞机,在莫斯科期间,他还给几位外国政要把过脉,开过方子,让那些西方医生见识了中医的独到之处。   回国后,主席专门批示,强调中医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要好好发掘和传承,这个批示的影响是深远的,原本在建国初期处境有些尴尬的中医,开始重新得到重视。   这场发生在青岛的感冒,表面上看是一次普通的医疗事件,实际上却成了一个转折点,它让人们看到,医学不应该有门户之见,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能治病救人,就值得尊重和研究。   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传统文化里那些看似古老的东西,往往蕴含着经过千百年验证的智慧,不能轻易丢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毛泽东的中医情结:称其为中国对世界贡献之首——中国经济网

0 阅读:88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