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既是说给中国的,也是说给美国的! 英伟达的黄仁勋,对着BBC的镜头,几乎是摊

柳淮蕊 2025-10-14 21:05:09

这话既是说给中国的,也是说给美国的! 英伟达的黄仁勋,对着BBC的镜头,几乎是摊牌了: “我们离中国只有几纳米的差距了!” 这话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再也装不了了,人家快追上来了,十万火急!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9月26日,黄仁勋在访谈里就隐喻过这种差距,现在重提“几纳米”,更直白点出了工艺层面的追赶速度。 中芯国际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他们用DUV多重曝光搞出来的N+2工艺(等效7nm)已经在爬坡量产,到年底产能能到4.5万片/月,虽然良率还在提升,但这已经不是“能不能造”的问题,而是“造多少”的问题了。 更关键的是华为昇腾910B芯片,现在已经批量出货,算力虽然比英伟达H20还差一截,但在国内云计算中心的实测里,跑大模型的效率已经能达到H100的70%,这可是实打实的AI芯片硬突破,搁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Yole Group7月的报告更直接,说中美芯片技术现在就差一到两代,放在先进制程领域,可不就是“几纳米”的距离嘛。 黄仁勋急着说这话,根本原因还是美国自己的芯片管制玩脱了,反倒把中国逼出了自主产能。 美国从2018年就开始卡脖子,又是列实体清单又是禁设备出口,本想把中国锁在14nm以外,结果中芯国际愣是用老设备,磨出了7nm等效工艺。 华虹半导体在28nm成熟制程上产能利用率都超70%了,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这些刚需市场,咱自己的芯片已经能顶上去大半。 TechInsights的数据显示,现在中国本土产能能覆盖半数以上关键领域的芯片需求,这意味着美国的管制缺口正在被填上。 更打脸的是,美国自己的芯片产业开始掉链子了,半导体行业协会(SIA)10月刚发的报告说,美国晶圆厂现在缺6.7万技术工人,就算砸了5000亿美元建工厂,没人干活还是白搭。 英特尔喊了半天1.8nm量产,到现在还没见真东西,反倒是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收入占比都涨到12%了。 黄仁勋喊话的意思也相当明确:再不让卖芯片,市场和技术优势全没了。 英伟达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涨94%,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国市场是块大肥肉,他们之前为了规避管制搞的H20 AI GPU,早就等着恢复出货呢。 要是中国自己的AI芯片起来了,昇腾910B再迭代两代,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就得被啃掉一块。 更要命的是产业链的转移,现在中国在晶圆制造设备上的投资占了全球30%,Yole预测到2030年中国晶圆代工产能能领跑全球,占30%的份额,到那时候美国想卡脖子都没地方下手。 美国决策层7月刚把制造业投资抵免率,从25%提到35%,就是想追中国的投资规模,可这差距不是减税能立马补上的,黄仁勋比谁都清楚,时间不站在美国这边。 十年前在芯片领域,咱还在28nm上挣扎,现在已经摸到7nm的边,而美国这十年在先进制程上也就往前赶了两代。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能优势,中芯国际现在稳居全球第三大代工厂,市场份额5%,虽然跟台积电的70%没法比,但胜在增速快,成熟制程还在抢三星的订单。 美国那边呢,台积电、三星在美建厂进度屡屡延期,成本比亚洲高30%,还缺工人,SIA都说美国芯片产能翻倍得等到2032年,这期间中国的产能早起来了。 黄仁勋就是在提醒美国政客:别光喊口号,再拖下去连技术代差都保不住了。 而且黄仁勋的这席话里,还藏着一层没明说的焦虑:芯片产业区域化正在推高成本,美国的管制反而让自己企业吃亏。 现在全球芯片平均价格都在涨,就是因为关税和供应链分散导致的,英伟达要是丢了中国市场,光靠美国本土和欧洲根本填不上缺口。 博通、苹果这些同行也急,他们的芯片设计依赖中国代工,要是中国自己的设计能力起来了,连订单都得被抢。 黄仁勋这是在替整个行业喊话:再搞单边制裁,最后受伤的是美国自己的半导体霸权。 如此看来,黄仁勋的“摊牌”是中国芯片追赶的必然结果,从14nm到7nm等效工艺,从中芯国际到华为昇腾,从成熟制程到AI芯片,每一步都踩在美国管制的节点上,越卡越有动力。 美国想靠53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续命,可中国靠的是全产业链的投入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这不是短期补贴能抗衡的。 现在黄仁勋把“几纳米差距”摆到台面上,既是给中国提个醒,也是给美国敲警钟——芯片竞争不是堵路,是赛跑,你堵得住设备,堵不住人家追赶的速度。 等到中国真的抹平这“几纳米”差距,美国的芯片霸权就得打个问号了。 黄仁勋作为行业龙头的老板,比谁都懂这个道理,所以才急着“摊牌”。 霸权不是靠堵路维持的,跟不上别人的脚步,再宽的路也会变成死路。 这“几纳米”的差距,既是中国的成绩单,也是美国的警示灯,谁也别想装看不见。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62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