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脚答应对华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后脚就打算和美国签下关键矿产协议,还准备为新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先说说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这茬,它真不是澳洲突然良心发现,更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定。 以前国际铁矿石贸易那可是美元的天下,还被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几家巨头攥着主动权,定价、结账全得听他们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每年要进口十几亿吨铁矿石,过去只能乖乖用美元付款,中间不仅要被汇率波动割韭菜,定价上也没多少话语权,人家说涨就涨,咱只能被动接受。 澳洲心里门儿清,中国市场对它有多重要。澳洲铁矿石出口量里,有超过60%都卖到了中国,中国的钢铁厂一减产,澳洲矿企的库存就能堆成山,股价都得跟着跌。这两年中国一直在推进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从原油到煤炭都有突破,铁矿石作为重头戏,自然也在推进范围内。 澳洲矿企早就扛不住压力了,之前铁矿石价格波动大,加上中国开始优化钢铁产能,澳洲出口额时不时就往下掉。能用人民币结算,对澳洲矿企来说,能直接减少换汇成本,还能更快收到货款,毕竟中国买家的付款信誉摆在那儿。而且中国这边也愿意,用人民币结算能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还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里多挣点话语权,双方算是各取所需,这才有了澳洲松口的举动。 可谁能想到,澳洲转身就跟美国勾上了。美国这两年一直盯着关键矿产,像锂、钴、稀土这些,都是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军工产品的核心原料。美国自己的关键矿产储量不够,又不想太依赖中国,就到处拉盟友搞供应链。 澳洲的关键矿产储量相当可观,稀土、锂矿的产量在全球都排得上号。美国找澳洲签协议,就是想把澳洲绑进自己的关键矿产供应链里,确保自己的产业能稳定拿到原料。澳洲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跟着美国混,不仅能拿到美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还能在国际市场上多一个靠山,毕竟美国的新能源和军工产业需求不小,能给澳洲带来长期订单。 更有意思的是,澳洲还准备给新稀土项目投钱。要知道稀土这东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话语权比铁矿石还强,从开采到加工,中国的产能占了全球大半。澳洲一直想在稀土领域分一杯羹,可之前因为技术、成本还有环保问题,进展一直慢。现在借着跟美国合作的机会,砸钱搞新项目,就是想扩大稀土产能,既能卖给美国,又能跟中国在稀土市场上掰掰手腕,试图打破中国的垄断。 澳洲这么左右逢源,其实也挺难的。它既想靠着中国的铁矿石市场赚大钱,毕竟中国每年买澳洲铁矿石的钱都是几百亿美元级别,撑起了澳洲不少就业和经济;又怕得罪美国这个“盟友”,毕竟在军事、政治上,澳洲还得看美国的脸色。 可这如意算盘真能打响吗?有点悬。先看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虽然澳洲松口了,但真正落地还得看后续。必和必拓、力拓这些澳洲矿企虽然心动,但它们的股东里有不少美国资本,美国肯定不希望人民币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影响力扩大,说不定会从中作梗。 再看跟美国的关键矿产协议,美国的需求是稳定且低价的原料,可澳洲的矿产开采成本不低,跟中国比没多少优势。而且中国在关键矿产的加工环节优势明显,澳洲就算采出了稀土,也得运到中国加工,想绕开中国很难。 还有澳洲自己的稀土项目,砸钱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技术难题、环保审批、运输物流都不是小事。之前澳洲有个稀土矿项目,因为环保问题拖了好几年才投产,最后产量还没达标,可见没那么容易。 中国这边也不是没准备,这几年一直在推进铁矿石进口多元化,从巴西、南非、几内亚多买铁矿石,就是为了减少对澳洲的依赖。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储量巨大,一旦全面投产,就能分流不少澳洲铁矿石的订单。 澳洲要是真把中国惹急了,中国完全可以减少澳洲铁矿石进口,转而去买其他国家的。到时候澳洲的铁矿石堆在港口卖不出去,矿企就得哭了。而且中国在稀土加工上的优势短期内没人能替代,澳洲就算跟美国合作,也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 说到底,澳洲这种两边讨好的做法,其实是在走钢丝。它既想保住中国这个最大的客户,又想抱美国的大腿,可这两个国家在不少领域都存在竞争,澳洲想两头都占好处,最后很可能两头不讨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