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对赚钱没动力是不配得感在作祟。 这几年边带孩子边做自媒体,做了两个账号,粉

生活情感共鸣社 2025-10-15 13:43:22

我发现对赚钱没动力是不配得感在作祟。 这几年边带孩子边做自媒体,做了两个账号,粉丝加起来也有6万多了,但是变现一直不积极。育儿号变现了十几万,这个号基本没怎么变现过。 . 这期间其实不缺乏一些项目和别人抛过来的橄榄枝但就是一直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支棱起来。 . 其实我也不是不缺钱,相反,我挺害怕自己哪天急需用钱却没钱用的,但就是好像对于赚钱这件事就是会拖延。 起初我一直想不通,后来一个契机让我顿悟了。 . 前段时间,我爸妈身体都出现了问题,我带着他们跑🏥做各种检查,叮嘱他们吃药,想尽办法说服他们调理身体。还带他们去看给我调理身体的Z医。 . 那天Z医说得我话完全点醒了我,他说:你Z近又开始焦虑,肝火湿气都来了,你不要太操心你父母就好了。” . 那天回去,半夜突然醒来,想到👨‍⚕️的那句话,脑海中思绪翻涌,瞬间打开了我深藏的记忆,让我看清了自己一直以来深藏的模式。 . 原来,我有着根深蒂固的“拯救者情结”,而且从小就已开始 . 从小,我就觉得父母非常辛苦、可怜,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我要为他们负责”的冲动。这种模式,不仅体现在家庭里,甚至蔓延到了我青春期的暗恋、后来的恋爱关系中一我总是那个忍不住要去付出、去承担、去“拯救”对方的人。 . 而这种情节对应的核心信念,就是“我不配”: 父母过得辛苦,我就不配独自幸福。 如果成绩不好,我就不配娱乐和享受。 我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必须不断牺牲和付出,才“配”获得一点点幸福和回报。 . 觉察即疗愈,那一刻没有怨恨也没有沮丧,反而有种释怀,因为知道了源头反而跟这样的自己和解了。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就此躺平。真正的和解,是带着觉察,开始新的练习。 我练习在担忧父母时,不再立刻大包大揽,而是先问问自己:这是我的课题,还是他们的课题? . 我练习在别人感谢我时,不再下意识地想说“没有没有”,而是坦然地说一句:“谢谢你看见我的付出”。 . 我练习在收到一笔付费时,不再心怀愧疚,而是在内心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提供的价值,远超过这笔费用的本身。我值得拥有丰盛的收入,来支撑我想要的生活和我想帮更多人的梦想。 . 看见“拯救者情结”,让我明白了为何那扇名为“丰盛”的大门始终难以推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心底有个声音,在我每次试图靠近时都在说:“你,还不配。” 如今,我终于找到了这个声音的源头。高敏感 不配得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