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下了步“险棋”,抢在中国之前,向外界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2025年APEC峰会临近,原本各方都在按部就班地为场边会晤做准备,韩国外交部长郑义溶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提前对外透露:中国国家主席将会出席本届APEC峰会,并有意和韩国总统李在明进行会晤。 但中方当时并没有正式确认相关行程。这出“抢先官宣”,是因为韩国现在的压力有点大。 尹锡悦执政时期“一边倒”靠近美国,结果是中韩经贸关系急剧降温,韩国出口数据连续下滑。三星、SK、现代这些龙头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比他们愿意承认的要深。 李在明上台后,就一直希望拉回中韩的关系。但美韩之间的同盟结构摆在那里,说好听是合作,说直白点是绑定。想在不惹美国不高兴的前提下修补对华关系,难度不小。 APEC峰会原本是一个低调推动的机会,但美国这边突然又出了事。 就在峰会准备阶段,特朗普政府宣布总统不会出席,引发一连串外交震荡。韩国作为东道主,顿时失去了美方的“主心骨”,李在明的政府估计立刻感受到国际关注度可能大不如前。 于是,韩国外交部选择“抢跑”,提前揭开中国行程,企图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中韩关系上。 韩国的算盘很清楚:如果能借此次峰会促成中韩领导人互动,不仅能传递出中韩关系改善的信号,还能在资本市场上激起一波正面反应。 尤其在韩元贬值、股市低迷、企业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哪怕只是政治上的“和气”,也能缓解一点经济焦虑。 更重要的是,李在明政府还希望通过这次操作,向中美两个方向各自释放信号。 对中国,是一种“示好”。朝鲜半岛局势最近持续紧张,中俄高官接连访问平壤,让韩国感受到压力。 另外,韩国想告诉华盛顿:我们不是在倒向中国,而是在充当桥梁,希望拉动中美间的某种对话。 尤其是在美国不断强化对韩军事部署的背景下,韩国急需一张“外交名片”,证明自己还有独立操作空间。 中方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满,但“仍在协调中”的回应已经很有分寸。这意味着,中方并不买账这种“替我决定”的方式。 而美国那边,特朗普团队对盟友的“自作主张”一向敏感,尤其是在中美对抗越来越清晰的背景下,韩国这步棋可能被视为“越界”。 更现实的麻烦,是韩国在结构性上的限制。美韩同盟不只是纸面协议,而是实实在在的驻军、技术、金融全方位绑定。以半导体为例,韩国企业如果没有美方许可,根本无法向中国出口关键设备。 此前,美国就已经多次施压三星和SK海力士,要求其限制对华扩张。这种情况下,哪怕中韩政治上恢复“友好”,在经济上也很难真正恢复自由流动。 而且,一旦美国觉得韩国“太靠近中国”,就可能用驻军、军售、技术授权等手段进行施压。韩国这步“外交抢跑”,如果不能迅速获得成果,恐怕连国内都难以交代。 更糟糕的是,韩国这种左右为难的状态,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半岛局势长年紧绷,中美竞争又日益激烈,韩国的地缘位置注定了它只能在夹缝中找空间。 李在明这次的操作,只是一次更为激进的尝试——试着在模糊地带多走一步,看能不能打开新局。 但外交每一个动作,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一步棋,虽然在舆论上赢得了“主动”之名,但如果中方冷处理、美方强反弹,韩国可能同时失去两个方向的信任。 这种风险,李在明政府当然也清楚。但他们更清楚的,是韩国现在没有太多牌可打。经济下行、制造业承压、舆论焦躁,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变成政治风险。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像韩国这样的中等强国,生存空间越来越窄。既得顾美国的脸色,又放不下对中国的市场依赖,还要面对朝鲜不断“刷存在”的安全压力。 这次“抢跑”,不管结果如何,已经让人看清楚李在明政府的方向:经济是底线,外交是工具,只要能缓解国内压力,就不惜“打破规矩”。 李在明赌的,不是一次会晤,而是韩国未来几年的战略生存方式。
韩国咎由自取,收到中方制裁令的当天,李在明就知道事情闹大了中美这几年掐得越来
【7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