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让70后、80后、90后的家长吵翻了!到底是3×8还

春天短剧 2025-10-15 19:06:46

最近,一道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让70后、80后、90后的家长吵翻了!到底是3×8还是8×3?家长:“我们小的时候没问题,教老大的时候也没问题,教老二为什么却不行了? 3×8被判错?二年级数学题炸锅家长群:不是我们学错了,是教育更懂孩子了 “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列式为啥必须是8×3?3×8结果明明一样啊!”家长群里的灵魂拷问,戳中了无数70后、80后、90后的痛点——当年自己怎么写都对,教老大时也没这规矩,到老二这儿咋就“错”了? 这波争议的核心,藏在2025年秋季新教材的调整里。按新规,乘法算式要严格遵循“每份数×份数=总数”,也就是相同加数在前,个数在后 。8是每盘水果的数量(每份数),3是盘子的个数(份数),所以8×3才符合算理,3×8就因颠倒意义被判定错误。 难怪二胎家长直呼崩溃:去年教老大还能随便写,今年辅导老二就得“改三观”。更有意思的是,70后家长反倒有点眼熟——他们小时候学的“被乘数在前、乘数在后”,和这新规竟有几分相似,只是中间几十年教材曾取消过这种区分。而80后、90后学的是“乘数不分前后”,自然觉得如今的要求太“死板”。 但老师和出版社的解释,藏着教育的深意。拱墅区的包老师说,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帮孩子建立“量×份数”的认知,为以后学除法打基础 。就像网友举的例子:“3只5两的梭子蟹和5只3两的,总重一样但本质不同”,数学的严谨性正在于此 。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明确回应,具体情境中乘法算式的意义是唯一的。 有人吐槽“这是数学八股文”,也有人认可“先懂逻辑再谈灵活”。其实争论的本质,是家长习惯了“结果至上”,而教育正在转向“思维培养”。毕竟乘法交换律迟早会学,但对“几个几相加”的本质理解,才是数学能力的根基。 你家娃遇到过这类“规矩”吗?是支持老师的严谨,还是觉得该给孩子更多灵活空间?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春天短剧

春天短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