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为什么宁愿多跑10000公里也要把牛肉便宜卖到中国? 这事儿看着不合常理,其实全是阿根廷的“无奈”和“刚需”凑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家里急着用钱,又只有中国这个“大买家”能接下这么多货,哪怕路远、价低,也得硬着头皮干。 阿根廷这国家以前靠卖牛肉和小麦过得挺滋润,可这些年一步步滑进了经济泥潭,债务堆得像山,2024年的通胀率都超过200%了,钱变得特别不值钱,老百姓手里的钱连日常用品都快买不起,更别说吃牛肉了。现在阿根廷人一年才吃40公斤牛肉,创下了百年最低,国内的牛肉根本卖不动,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再不往外卖就得烂掉。 更要命的是,阿根廷急需“国际上能用的钱”来还债、买石油这些必需品,而牛肉就是它最拿得出手的“硬通货”。总统米莱甚至搞了个“肉偿”计划,说白了就是靠卖牛肉换外汇救急,为了鼓励出口,连牛肉的出口关税都免了,等于把利润空间让出来,只求能尽快把货换成钱。这种时候,只要有市场能大量收走牛肉,哪怕价格低点、路远点,阿根廷也得抓住。 那为啥不卖给近在咫尺的美国呢?不是不想,是根本卖不进去。美国自己的牛肉产量就很大,对进口牛肉卡得特别严,给阿根廷的年出口配额才2万吨,多一点都不让进,还得收26.4%的高额关税。更关键的是,美国市场喜欢的是高端鲜牛肉,可阿根廷大部分牛肉都是冷冻的切块,比如适合做汉堡、火锅的牛前腿肉,根本不对美国消费者的胃口。2024年阿根廷费尽心思才填满美国的配额,量还不到中国市场的零头,算下来又费劲又不赚钱,自然没法靠美国救急。 中国这边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这些年中国人吃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管是餐馆做汉堡、火锅,还是家里日常炒菜,都需要大量牛肉,每年要进口好几百万吨,刚好能接住阿根廷的货。2025年上半年,中国就买了阿根廷70%以上的出口牛肉,等于阿根廷每卖出10斤牛肉,有7斤都卖到了中国。而且中国市场不挑,阿根廷那些冷冻的中低端牛肉,正好填补了餐饮行业的原料缺口,双方算是“对上了脾气”。 可能有人会问,多跑10000公里,运费不得花老鼻子钱?其实海运的成本低得超乎想象。一艘40万吨的大货轮,只要20来个人就能操作,海上航行的阻力小,燃料消耗也省,算下来每吨牛肉的运费摊薄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用汽车、火车运到近处的成本还低。阿根廷的牛肉在港口装船后,顺着南大西洋绕个弯就到中国了,虽然要走2万公里,但运输成本根本不会侵蚀太多利润,这就让“远途卖货”变得划算起来。 不过就算中国需求大,阿根廷也得靠低价才能站稳脚跟,因为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巴西就是最猛的一个,它的肉牛存栏量占全球18%,喂同样多的饲料能长出更多牛肉,成本比阿根廷还低,2025年上半年卖给中国的牛肉量是阿根廷的16倍。还有乌拉圭,专门盯着高端市场,靠着认证和冷链升级抢生意。阿根廷夹在中间,只能靠压低价格保住中国市场的份额,不然连这根“救命稻草”都抓不住。 这么一捋就清楚了,阿根廷不是愿意跑远路、卖低价,是实在没别的选择。国内牛肉卖不动,急需外汇还债;近处的美国市场门槛高、不对路;中国市场需求大、能接货,还能靠便宜的海运拉低成本,就算有巴西这些对手抢生意,也得靠低价守住。这就像家里急着用钱的人,哪怕东西卖得便宜点,只要能尽快换成现钱解燃眉之急,再远的买家也得去对接。 说到底,这是阿根廷经济结构单一埋下的隐患,这么多年就靠卖牛肉、小麦这些农产品过日子,没把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起来,遇到经济危机就只能靠“贱卖”资源救急。而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刚好成了它的“出口”。虽然对阿根廷来说是短期的救急办法,但长远来看,总靠低价卖原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过眼下能把牛肉卖出去换外汇,已经是最现实的选择了。
阿根廷为什么宁愿多跑10000公里也要把牛肉便宜卖到中国? 这事儿看着不合常
史之必然
2025-10-16 10:11:47
0
阅读:91
金戈铁马
阿根廷20号普雷斯蒂亚尼盘带、突破、摆脱及传球等方面有点相似于20年前的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