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昨晚(北京时间10月15日晚)在新闻发布会上批评中国违反协议:“中国为控制稀土流通而采取的扩张性规定是对六个月前在日内瓦达成的中美协议的否定。如果中国继续推进这一升级版新机制,美国政府准备采取强硬措施。”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这番指责,说白了就是把 “双重标准” 玩得比自家好莱坞剧本还溜,给自己的霸权行为裹上 “国家安全” 的遮羞布,倒打一耙的本事确实炉火纯青。 先说说稀土这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智能手机的屏幕、F-35 战斗机的发动机,甚至是美国引以为傲的高超音速导弹,都离不开稀土里的镝、铽这些 “工业维生素”。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2024 年的数据,中国稀土储量虽然只占全球 23% 左右,但承担了全球 68% 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不是中国垄断,是其他国家要么嫌开采污染大,要么没掌握成熟技术。 比如美国唯一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稀土原矿 80% 都得运到中国来加工,因为美国自己的冶炼厂早在 2002 年就关得差不多了,现在想重建产能,没个五六年根本跟不上。 再看看美国嘴里的 “协议”,所谓日内瓦六个月前的约定,翻遍公开文本也没一条说 “中国不能规范稀土流通”,反倒是美国这些年在贸易协议里翻来覆去的操作,早把 “契约精神” 当擦脚布了。 2018 年特朗普政府撕毁《中美经贸协议》加征关税,2022 年拜登政府又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砸 520 亿美元补贴美国本土芯片企业,还明确规定拿了补贴的企业十年内不能在中国扩建先进芯片产能 —— 这不是 “管制” 是什么? 2023 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先进制程芯片(14 纳米及以下)同比下降了 47%,华为之前因为缺芯片,手机出货量一度下滑,但人家硬生生搞出了国产替代,Mate 60 Pro 一上市就卖爆,美国的技术封锁没拦住中国,现在倒对稀土管控急眼了,本质就是怕自己的新能源、军工产业断了 “粮草”。 中国对稀土的管控根本不是什么 “扩张性规定”,而是早有先例的合理规范。2021 年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就明确说了,管控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战略资源安全 —— 要知道稀土开采有多伤环境,江西赣州早年因为无序开采,曾经出现过 “十里稀土沟,寸草不生” 的情况,后来花了上百亿元治理,才把植被覆盖率恢复到现在的 80% 以上。 现在中国只是要求稀土开采、加工企业符合环保标准,出口时做好总量调控,这跟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里要求新能源汽车电池 40% 的原材料必须来自北美或与美国签自贸协定的国家,本质上都是维护自身产业安全,怎么到美国这儿就成了 “违反协议”?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才是 “层层加码” 的老手。除了芯片,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人工智能软件、甚至是光伏产业都搞过限制。2024 年初,美国商务部还把 200 多家中国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理由牵强到 “可能涉及军事用途”,实际上就是怕中国在关键领域超过自己。 反观中国,即便管控稀土,2024 年上半年对美稀土出口量还保持在 1200 吨左右,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低价卖原矿,而是更多出口高附加值的稀土永磁体 —— 这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正常操作,美国却跳出来说 “否定协议”,说白了就是想继续拿中国的战略资源当 “廉价原材料”,自己坐享高科技红利。 再说说格里尔提到的 “强硬措施”,无非就是加关税、搞制裁那套老把戏,但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十年前了。2023 年中国稀土行业的自主研发投入增长了 15%,在稀土永磁、发光材料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占全球的 60% 以上,而且已经开始在海外布局稀土产业链,比如在马来西亚、缅甸投资建设合规的稀土加工厂,就算美国搞制裁,也很难完全切断稀土供应。 反倒是美国,如果真失去了中国的稀土加工产品,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可能要减产,洛克希德・马丁的 F-35 生产线可能要停工 —— 毕竟美国本土的稀土冶炼产能现在还不到中国的 1/10,想短期内替代根本不现实。 说到底,美国的指责就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的霸权逻辑。自己能肆无忌惮地搞技术封锁、产业保护,却不允许中国维护自身的战略资源安全;自己把 “小院高墙” 建得越来越高,却要求中国敞开市场大门。 这种双标做派,不仅骗不了国际社会,也阻挡不了中国在资源领域自主可控的步伐。毕竟,谁都清楚,真正破坏规则的不是规范稀土流通的中国,而是总想靠霸权占便宜的美国。 编辑分享
稀土之后,中国又一记“断电”重拳,这才是真正对美战略级武器!近日,中国推出了一
【26评论】【8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