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财长公然指责中方谈判代表,我商务部当场怼了回去。 这事儿听着就火药味

士气沉沉 2025-10-17 11:53:16

[微风]美财长公然指责中方谈判代表,我商务部当场怼了回去。 这事儿听着就火药味十足,外交场上难得见到这么直白的交锋。 10月16日,我们外交部和商务部的例行记者会,本来是按部就班的流程,却因为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的一番话,瞬间成了焦点。 他居然点名道姓地指责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说他“发表煽动性言论”,还说他那次去华盛顿是“未经邀请”,并且“举止不敬”非常无礼。 这番话一出来,简直是把外交辞令扔到一边,直接开喷了。 面对这种近乎人身攻击的指责,咱们商务部可没惯着,发言人直接把话顶了回去,四个字定调:“严重歪曲事实”。 这回应简短有力,没有多余的废话,但分量十足。 这场隔空骂战,让原本就紧张的中美经贸关系,又添上了一层浓浓的火药味。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耶伦财长口中的“未经邀请”和“举止不敬”,又从何说起?时间得拉回到今年8月底。 当地时间8月27日到29日,李成钢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确实是赴美参加了一系列活动。但这里的关键细节是,他可不是像耶伦说的那样,不打招呼就跑到华盛顿去“串门”。 他是受邀参加在美国举行的贸易和投资相关会谈,行程是公开的,议题也是专业的。 在活动中,李成钢代表中方阐述了在经贸问题上的立场,比如对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滥用出口管制等措施表达了关切。 这本来就是谈判代表的本职工作,怎么就成了“煽动性言论”?在专业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怎么就成了“举止不敬”?这其中的逻辑,恐怕只有美国人自己能解释清楚。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过去快两个月了,耶伦财长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点旧事重提,而且用词如此激烈?外交圈的节奏,往往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这背后,或许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是不是美国国内遇到了什么压力,需要对外展示强硬姿态来转移视线?还是想在下一轮中美经贸对话前,先给中方来个下马威,抢占心理上的高地? 这种看似“破防”的举动,有时候恰恰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策略。他们把一次正常的公务访问,刻意描绘成一场“不速之客”的挑衅,这本身就是在叙事战中抢占先机。 这场公开的交锋,暴露出的不仅仅是某个事件的分歧,更是中美之间深层次的信任赤字。当一方把另一方的正常外交活动解读为“冒犯”,当专业的政策阐述被贴上“煽动”的标签,这说明双方之间的沟通渠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连最基本的对话氛围都变得脆弱不堪。 这就像两个人本来想坐下来好好谈事,结果一方还没开口,另一方就说“你坐姿不对,眼神不尊重我”,这还怎么谈下去?这种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状态,让任何一次接触都可能成为新的摩擦点。 这场围绕一次访问的口水战,看似是小事,实则折射出大国博弈的复杂与艰难。它提醒我们,在冰冷的贸易数据和关税清单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和充满变数的政治博弈。 当外交辞令被愤怒的指责所取代,当专业的交流被情绪化的标签所覆盖,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沟通还有意义吗? 这场公开的争执,究竟是一次偶然的失言,还是精心策划的施压策略?在这样的大国关系中,“尊重”的底线又在哪里?这盘棋,下一步会怎么走?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150

评论列表

有言在先

有言在先

2
2025-10-17 22:57

关耶伦什么事。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