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她发财!”10月15日报道,重庆,一宝妈丈夫失业家人患癌,为了赚钱她到比利时摆摊卖中国的豌杂面,没想到竟然意外爆火,宝妈一周摆摊两天月入几万元人民币,网友:妇女能顶半边天![紫薇别走] 在比利时摆摊并不复杂,但需要办理税号和食品卫生许可证,汪莉所在的新鲁汶市规定每周只有周二和周六两天可以全天摆摊,类似于国内的“赶集”。 起初她考虑卖炒饭炒面,但发现集市已有越南摊主在卖类似食物,于是她想到了差异化竞争,改卖家乡的豌杂面,在决定摆摊前,汪莉甚至从未吃过豌杂面,全靠在网上看视频自学。 第一天出摊,卖了30多碗,有些当地人好奇却不敢尝试,还有人问她是不是泰国或越南人,为此她特意准备了易拉宝,上面有中国地图和重庆地标照片,向顾客介绍这道美食的来源。 之后她的面摊已成为当地人气打卡点,每周出摊两天,每天能卖出近100碗,月营业额达到几千欧元,足以覆盖全家在比利时的开销。 除了招牌豌杂面,汪莉还根据网友建议不断新增品类,家里种的韭菜卖不掉,她就做成韭菜盒子,结果3欧元一个供不应求,后来她又增加了手工包子,同样深受当地顾客喜爱。 丈夫从最初觉得“博士后摆摊有失身份”,到现在主动到摊上帮忙,两个孩子也参与其中,一个收钱一个打包,这个面摊意外地让全家人的心连得更紧。 网友热评: “这就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碗小面也能做成国际生意,点赞!” “靠自己的劳动赚钱,一点也不丢人,反而闪闪发光,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 “她用一碗面,让老外知道了重庆,这比多少宣传片都管用!” “美食真是最没有隔阂的语言,看着食客们排队用筷子嗦面的样子,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定价很有策略,比当地意面稍贵,但作为特色美食,顾客觉得物有所值。” “可以开发点凉面、酸辣粉季节性产品” “下一步可以考虑搞个餐车,生意肯定更火爆!” “劳动不分贵贱,靠本事吃饭最光荣,谁说博士就不能摆摊了?人家这收入和生活质量,不知道比坐办公室强多少。” “人生是多元的,重要的是选择自己喜欢并且能做好的方式生活。” “我在国外读书时也想过摆摊卖煎饼果子,但一直没勇气,看了她的故事,又心动了!” “活该她发财!希望她能一直红火下去,把更多中国美食带给世界。” 如果你也有一门家乡的独门手艺,你会有勇气像她一样,在国外街头摆摊创业吗?你最想向老外安利哪一道中国小吃?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在高中门口摆摊创业失败了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