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中美过招的核心是造船业 这次中国升级贸易战的主战场,其实是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个被外界轻忽的反制,才是中国真正要重击美国的地方。它的影响很深远,外界不清楚,白宫却很清楚。注意川普并不是在9日中国宣布稀土新规,而是在10日中国宣布征港口费后,才愤怒出手。 4月17日,美国宣佈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并于10月14日起实施。 美国这个“大绝招”的战略意涵重大,也会连锁反应对中国经济的产生重大影响。对中国船舶额外收费打击中国造船业,而造船业是中国经济的“阿基里斯腱”,是不能垮的。中国非反击不可。9月29日中国修订《国际海运条例》,新增反制条款,完成法律依据,10日即宣布对美国船舶收特别港务费,和美国的14日同时实施。 这个“大绝招”经过美国战略社群与业界几个月的讨论,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整个思维逻辑如下。 最初思考的是战争。因为战争是竞争的最高阶段。虽然美国无意打中国,但美中竞争愈来愈激烈,难保未来中国不会打美国。既然无法保证“美中终必一战”的想象不会发生,美国就必须要有战争准备。 “美中战争”如果发生,合理判断将是以海战为主的太平洋战争。美国海军虽然很强,但强的是存量。增量部分因为造船业太弱,不如解放军海军。美、中实力相当,很可能打成持久战。而战争只要打到持久战就自然形成消耗战。美国海军经不起消耗,而中国海军在强大造船业的支撑下,却可能毁一艘、造两艘,愈打愈强。因此,如果不能打击中国造船业,重振美国造船业,美国就将是“美中战争”的输家。理解中国造船能力现在是美国的200多倍。 对进入美国的中国制造船舶征收额外费用,,不是增加美国财政收入,而是要让国际航运业者为避免这笔额外负担,选择不将新船交给中国制造。 即便不跑美国业务的运营商没有这笔费用,船队汰旧换新时,购买二手船的业者却可能运营美国航线。为避免麻烦,国际船东将订单交给中国打造的意愿将会降低。这是“釜底抽薪”,直接从订单削弱中国造船业。 这招有效果。国际造船订单已出现转向趋势。当然不是转给美国,美国造船业现在还没有能力接单。受惠的是有能力与中国造船业竞争的韩国。 造船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常被外界轻忽,必须宏观来看才能清楚。造船是劳力密集产业,需要大量工人。这几年中国房地产不景气,他们只要经过短期训练,就可以胜任造船工作。中国造船业不断扩张,吸收了大量建筑业的失业工人,是中国失业率能维持稳定的重要原因。就创造就业机会来说,造船现在是中国的经济支柱。 因此中国对美国的港口费策略势必反击。 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很少,不表示美国航运公司运营的船少,只是採权宜船籍。因此除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外,还包括美国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 除此之外,对美国制造的船也要收取。虽然美国造的船极少,收港口费似乎并无意义,但却可以阻止韩国造船业在美国设厂。因为基于同样的理由,国际船东将订单交给美国造船的意愿将不高,无论是否使用韩国技术。中国对韩国帮美国重振造船业不仅不满,也会力阻。10月14日,就以协助美国调查港口费制裁了韩国造船企业“韩华海洋”5家位于美国的子公司。那些公司是韩华在美国的布局,包括去年12月收购的费城造船厂,被制裁后将不能取得中国供应链。韩华要重新思考投资美国的计划了。 从专业角度客观评论,美、中这场港口费交锋打得非常精采,双方都是高手,表面上云淡风轻,实则拳拳到肉。不过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几乎算KO对手了。现在无论日本、韩国,短期内都帮不了美国,美国要重振造船业必须思考新途径。同时,美国资本可能会在航运界受到歧视。因为航运公司为避免中国的港口费,可能要求美国股东退股或退出董事会。这伤害很大,川普会愤怒,可以理解。
特朗普称“是中国逼我的”,美媒炸锅,美国船商已乖乖向中国交钱中美贸易战这几年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