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一名服务员正在打扫厨房,突然听到角落里传来“滴答、滴

紫苑读书 2025-10-18 03:11:09

2003年,齐齐哈尔某酒店,一名服务员正在打扫厨房,突然听到角落里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随后,警方竟发现11枚定时炸弹!可全市无一位爆破专家!他说:让我来!当拆到第11枚炸弹时,“轰”的一声,意外发生了 2003年9月,在齐齐哈尔的一家酒店里,服务员正在打扫厨房,突然从角落里传来“嘀嗒、嘀嗒”的响声,他心里纳闷,这里怎么会有闹钟声呢? 他顺着声音四下张望,突然,他看见煤气管道上绑着一个奇怪的东西,正在一闪一闪地发着红光! 他有点害怕,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这不会是炸弹吧? 想到这,他一把扔掉手里的抹布,掉头就跑。 酒店报警后,公安局火速赶到了现场。勘察的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是一枚定时炸弹! 当时,本市正在召开绿色食品博览会,酒店里早已住满了宾客。而酒店地处繁华地带,如果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警方立刻展开行动,疏散所有群众,并拉起警戒线。 眼下最要紧的是找人拆除炸弹。可警方却犯了难:因为齐齐哈尔市公安局并没有专业的爆破专家,如果申请异地支援,时间来不及。 怎么办?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情况万分危急! 突然,有人一拍大腿:“让于尚清来!他行!” 于尚清当时是公安分局的一名民警,并不是排爆专家。但他当过兵,在部队从事过排爆工作,拆除过战争年代ri军遗留下来的炮弹、毒气弹。 接到通知后,于尚清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 听完情况介绍,于尚清心里有点打鼓,他处置过很多危险品,但这种定时炸弹,他却是第一次接触。 可眼下迫在眉睫,容不得他多想。他说:“我还算有一些排爆经验,让我来吧,要伤就伤我一个人!” 来到现场,于尚清仔细观察后,倒吸一口凉气:离爆炸时间仅剩15分钟! 他定了定神,一咬牙,拆吧! 他来到煤气管道旁,从身上摸出一把美工刀,缓缓地将刀片伸进狭小的缝隙里,一点一点地切割黄色的胶带。 此时,于尚清紧张到了极点,心脏咚咚跳个不停!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下来…… “啪嗒”一声,胶带终于被切断!于尚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看表,还有8分钟!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要剪断引线!眼前的两根电线,一红一白,先剪白线?还是红线? 没时间犹豫了! 他拿起剪刀,对准白线轻轻剪了下去,“咔嚓”一声,没爆!再去剪红线,也没爆! 成功了! 于尚清身子一歪,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浑身早已湿透! 哪料,到了午饭时间,可口的饭菜刚端上来,就接到消息:又发现炸弹!他立即放下碗筷,起身飞奔而去。 来到四楼后厨,于尚清看到了让他惊悚的一幕:第二枚炸弹竟然连着一个传呼机,也就是说,歹徒只要一打传呼,就会立即发生爆炸! 此刻,于尚清命悬一线! 但他没有后退,他让助手赶快跑。随即,依照之前的经验拆下炸弹,并跑到空旷处排爆成功。 紧接着,又发现第三颗炸弹!他又立马赶过去,用最短时间成功拆除第三颗炸弹。   就这样,第一次拆弹的于尚清,一天内成功拆除3枚炸弹,创造了奇迹! 连续拆除三枚定时炸弹后,于尚清的脚也软了,身心俱疲。但一想到,自己为国家和人民保住了生命和财产安全,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哪料,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第二天一大早,又有消息传来:发现8枚炸弹!   这回局领导决定不再让于尚清参与拆弹任务。连续高危作业,已经超出了一个人的心理极限,局里不想让于尚清一个人承担风险。 但是于尚清坚决向局领导请命:“还是让我来吧!” 奔赴战场前,于尚清给妻子留下了遗书:“如果我出事,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要让儿子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颗炸弹八个生死关,于尚清不能确定他能不能活着回家,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拆完第七颗炸弹后,于尚清已经精疲力尽,身体几乎要虚脱。 最后一颗炸弹是犯罪分子的底牌,有复杂的防拆装置,它不仅用BP机引爆,还绑定了汽油瓶助爆。 由于拆除难度太大,于尚清决定就地引爆。 正当他准备剪断炸弹的引线时,意外发生了。 炸弹“轰”的一声突然爆炸,瞬时间,于尚清被炸飞出去…… 爆炸导致于尚清左眼失明,右手掌被炸裂,食指被炸飞,全身被炸伤100多处,且碎片永远无法取出。 此后的十多年间,止痛药成了于尚清的“家常便饭”。每次疼得实在厉害,于尚清就加倍吃止疼药。 于尚清的身体每况愈下。他经常晕厥、吐血。由于大小便失禁,刚50多岁的他不得不使用尿不湿。 2014年11月,于尚清因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年仅58岁。 于尚清走后,同事们从他办公桌的抽屉里发现一鞋盒止疼片,同事们这才知道他是怎么挨过了这11年,在场的人们禁不住放声痛哭。 于尚清走了,在他的从警生涯中,他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是值得我们敬佩和记忆的人。 让我们向人民英雄致敬! 素材来自《中国警察网》:【缅怀】 澎湃新闻:《清明忆先烈 忠诚永相传 — — 致敬排爆英雄于尚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