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摊牌了,谁敢支持就制裁谁!中欧日印带头,63国投下赞成票 谁还敢不给特朗普面子?美国总统当众“摊牌”:谁敢支持航运碳税,就别怪我下狠手!可这回,连日本、印度、欧盟,甚至中国都没让步,一共63个国家集体投了赞成票。 全球航运碳税要真落地,美国的老本行可就要吃亏了,特朗普这把是急红了眼,但这场气候大棋局,美国还能继续当“搅局者”吗? 10月中旬,国际海事组织(IMO)在伦敦召开了一场关键会议,决定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规则:对全球航运业正式征收“碳税”。 说白了,就是排多少碳、交多少钱。全球航运业这个“高排放大户”终于要动真格的了。 这事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今年4月,IMO就已经投票通过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新修正案,为这次会议打下了基础。 当时6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只有16个国家反对。站在前排力挺的国家包括中国、欧盟、日本和印度,这几位可都是世界级的航运大国,带头表态让这项提案底气十足。 这份碳税框架主要针对5000吨以上的远洋船舶。也就是那些跑国际航线的大货轮,这类船占全球航运碳排放的85%。一旦框架执行,全球航运业将步入“强制减排”时代,不再是说说而已。 但就在大家纷纷鼓掌的时候,美国却突然扔出冷水。特朗普政府当场翻脸,明确表示反对,还威胁要对支持碳税的国家“动手制裁”,这不是嘴上说说,美国代表团甚至在会议前夕被白宫召回,直接中断谈判。 航运碳税一旦落实,意味着环保标准要统一,美国国内的反对力量就会更强大,毕竟航运是第一步,后面航空、重工业、农业都可能跟进。 如果全球都开始“按碳收费”,那对美国整个制造业来说都是大麻烦,特朗普当然要未雨绸缪。 相较于美国的“强烈抵制”,中国的反应就显得务实又主动,这次航运碳税框架,其实就是在中国和巴西主导下提出的“IMSF&F方案”基础上,结合新加坡的“J9提案”达成的折中版本。 换句话说,中国从一开始就是参与者,也是“规则制定者”,中国在绿色船舶、新能源燃料这块已经有技术积累,和欧美国家不相上下,支持碳税,不只是为了环保,更是为了在未来绿色航运市场中抢占先机。 除了中国,欧盟、日本和印度这几位关键玩家,也都毫不犹豫投了赞成票,但他们的算盘各有不同。 欧盟早就把航运业纳入自己的碳交易体系了,对于碳税这事不仅不陌生,反而是推动者。他们看中的是碳税背后的“钱景”,征来的税可以反哺绿色技术,还能扶持发展中国家,顺便提高自己技术的出口优势。 日本则是技术派,已经拿出了具体的碳税征收方案,目标很明确:希望借此推动国内绿色燃料和低碳船舶产业的发展。 印度的考虑更现实一些,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航运升级是迟早的事,支持碳税框架,不仅能争取到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还能在未来的国际话语权中占个位置。 这三方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明白一件事:气候治理这场大棋,谁先下子,谁就更有主动权。 特朗普这次明确摊牌,言辞激烈到几乎是“谁跟我作对,我就制裁谁”的程度,但现实是,大多数国家并不买账。 美国这几年在国际气候议题上的“反复横跳”,已经让很多国家心存戒备,巴黎协定、气候峰会、碳排放承诺,美国说退就退,说参加就参加,根本不靠谱。 现在不是10年前了,中国、欧盟、日本这些经济体早已形成自己的绿色产业链,谁还指望美国带路?这次碳税的通过,恰恰说明了一个趋势,全球气候治理不再围着美国转。 IMO这回设立的“净零基金”,就是个典型案例,碳税收上来的钱,将被用来奖励近零排放燃料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转型,这种“边征税、边补贴”的机制,让很多中小国家也愿意加入。 航运碳税的落地,标志着全球气候规则从“志愿制”过渡到“强制制”,这不仅是航运业的一次转型,更是全球气候治理格局的一次重构。 眼下,美国选择了对抗,而非合作,结果是自己被推向了国际议程的边缘,特朗普的制裁威胁虽然声音大,但实质影响有限,因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 接下来,美国要么继续做“局外人”,被动挨打;要么重新站回谈判桌,争取话语权,但无论如何,航运碳税这一步,已经让世界看清楚:谁是真正愿意为地球负责任,谁还在为自己打算盘。 全球航运业的这场大转弯,不是某一个国家说停就能停的,而美国,如果还想在未来的绿色经济中占一席之地,恐怕也得掂量掂量,是继续当“搅局者”,还是转身成为“参与者”。 碳税这把火已经点燃,接下来,谁能把握住节奏,谁就能掌控局势。 信息来源:全球航运净零排放历史性新协议即将审议:中欧日印支持,美国威胁制裁——观察者网
特朗普这一次可能是真的怕了!根据凤凰卫视10月18日报道,特朗普最近在接受福克斯
【7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