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观察者网站报道,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创纪录数量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袭击,且无一被拦截。消息称,此次袭击共使用26枚“伊斯坎德尔”导弹。此前单次袭击中该型号导弹的最大使用量为14枚。报道指出,此次袭击动用了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导弹,且所有导弹均未被拦截。 要知道“伊斯坎德尔”本身就不是软茬,这次还全是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版本。到底改了啥咱不清楚,但从实战效果看,肯定是加了不少“黑科技”。 乌克兰这边平时靠着西方给的防空系统,多少能拦下来一些导弹。可这次面对26枚改款“伊斯坎德尔”,居然全程没拦住一个,这事儿说出去都有点不敢信。 有人猜是不是乌军的防空网出了啥漏洞。毕竟之前就算拦不全,好歹能挡下来几枚。这次零拦截,着实反常。 也有人说改款的“伊斯坎德尔”可能换了新的突防技术。比如飞得更快,或者能变轨,让防空系统反应不过来。 不管是啥原因,这26枚导弹砸下去,对乌克兰的打击肯定不小。毕竟“伊斯坎德尔”的射程和精度都摆在那儿,打关键目标一准儿。 之前俄军用14枚“伊斯坎德尔”的时候,乌克兰就够头疼了。这次数量翻倍,还是升级版,乌军的压力可想而知。 西方给的那些防空武器,像“爱国者”之类的,之前吹得挺厉害。可这次面对“伊斯坎德尔”的密集攻击,愣是没发挥作用,这脸打得有点响。 有军事博主分析,可能是俄军玩了新战术。比如同时从不同方向发射,让乌军防空系统顾头不顾尾。 也有可能是“伊斯坎德尔”的飞行轨迹做了优化。之前的老款可能还有规律可循,新款直接打乱节奏,防空雷达根本抓不住。 乌克兰军方到现在也没咋吭声。按说这么大的事儿,总得出来说两句。现在这沉默,反倒让人觉得情况可能比想象中更糟。 俄罗斯这边倒是没咋高调宣传。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次用26枚改款“伊斯坎德尔”,就是想给乌克兰来个“下马威”。 毕竟打了这么久,双方都有点疲。俄军这波操作,说不定是想在谈判桌上多拿点筹码。 之前“伊斯坎德尔”虽然也常用,但没像这次这么密集,还全是新款。这说明俄军可能在武器储备和升级上,比外界想的要充足。 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本来就被炸得够呛。这次26枚导弹没拦住,保不齐电力、交通这些关键设施又得遭重。 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难了。冬天眼看要来了,要是电力再出问题,取暖都是个大麻烦。 西方那边估计也在琢磨。之前给了那么多防空装备,这次却零拦截,是不是得再给点更先进的家伙事儿? 可就算给了新装备,乌军能不能快速上手也是个问题。毕竟先进武器操作起来复杂,没那么快形成战斗力。 再说俄军也不会坐以待毙。这次“伊斯坎德尔”升级了,下次指不定还有别的新花样。 这26枚零拦截的导弹,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传统防空系统面对这种升级版弹道导弹,可能真有点力不从心。 未来防空技术要是不跟着升级,说不定真没法应对越来越先进的导弹。 俄军这次的操作,也打破了不少人的固有印象。之前总有人说俄军武器老旧,可这次改款“伊斯坎德尔”的表现,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 26枚导弹,一枚没拦下来,这数据放在任何一场现代战争里,都算是挺亮眼的成绩。 乌克兰现在估计也在紧急复盘。到底是防空系统出了问题,还是“伊斯坎德尔”真的强到没法拦,总得找出原因。 要是找不出问题所在,下次俄军再用这招,乌军还是得被动挨揍。 西方媒体这次也挺安静。之前动不动就报道乌军拦截多少导弹,这次零拦截,不少媒体都选择避而不谈。 毕竟之前把乌军的防空能力吹得太高,现在圆不回来,多少有点尴尬。 俄军这波“伊斯坎德尔”袭击,不光是军事上的打击,更是心理上的震慑。它让乌克兰和西方都明白,俄军手里还有不少硬家伙。 接下来乌克兰大概率会向西方哭求更多更先进的防空武器。可西方能不能给,给了能不能起作用,都是未知数。 毕竟现在西方各国的武器库存也不算充裕。再这么源源不断地给乌克兰送,自己的国防都可能受影响。 而且“伊斯坎德尔”这种级别的导弹,就算西方给了更先进的防空系统,也未必能百分百拦住。 这次26枚零拦截的记录,说不定会成为这场冲突的一个转折点。它可能会让乌克兰重新评估战局,也可能让西方在援助问题上更加谨慎。 不管怎么说,俄罗斯这次用改款“伊斯坎德尔”打出的漂亮仗,已经在战场上和舆论场上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后续乌克兰和西方会怎么应对,还得接着看。但至少现在,俄军靠着这26枚没被拦截的导弹,实实在在掌握了不少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