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143元/月,但地方补贴差异显著:苏州达705元/月,而中西部部分地区仅153元/月。农村老人质疑“同是中国公民,为何差距超4倍”,专家则指出财政能力差异客观存在。黑龙江将最高缴费档次提至5000元/年,鼓励多缴多得,但低收入群体抱怨“养老金赶不上物价涨速”。 地区差异的核心是财政实力悬殊,2024年中央对养老金补贴达1.3万亿元,重点倾斜中西部,可苏州这类经济强市地方财政补充力度大,补贴占养老金比例超70%,而中西部部分地区地方补贴仅占10%左右,只能维持最低标准。 低收入群体的抱怨有数据支撑,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188元,2%的涨幅仅增3.76元,远低于3.5%的年均物价涨幅,3.76元甚至买不到半斤青菜,即便黑龙江提高缴费档次,多数低收入家庭仍无力选择高档次缴费。 养老金调整需在公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财政差异无法瞬间消除,但可通过优化转移支付和调整机制缩小差距。“多缴多得”要配套低收入补贴政策,避免只激励高缴费群体,真正让养老金成为所有老人的基本保障,而非地区发展差距的缩影。农民养老金 养老金标准 农村居民养老金 城乡养老金 养老金统一标致 全国统一养老金 江苏养老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