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抗,现在的中国对美国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会不计一切后果,不惜一切手段攻

史鉴奇谈 2025-10-20 14:03:52

中美对抗,现在的中国对美国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会不计一切后果,不惜一切手段攻击中国。中国必须要主动岀击,而不能一味防守。攻击才是最好的防守。决不能美国对我们怎样,我们对他怎么样。   中国的应对逻辑从来不是“别人打我一拳我就还一脚”,而是在守住底线的同时拓展自身空间。   贸易战刚开始那会,美国加征关税,中国确实反制,但反制清单始终留有余地,没像美国想的那样全面切断农产品采购。   就算后来转向南美买大豆,那也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不是中国故意要“攻击”美国农业,毕竟做生意得看性价比。   再说科技领域,美国卡华为脖子、搞芯片禁令,中国要是真“主动出击”,完全可以对等制裁高通、苹果,但中国没这么做。   华为自己闷头搞鸿蒙、海思咬牙突破制程,中芯国际一步步提升工艺,这种“你打你的,我搞我的”路子,比直接“攻击”美国企业高明多了。   现在中国5G基站占全球60%以上,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连续八年第一,这些成果靠的不是主动挑衅,而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赛道上。   那些喊着“主动出击”的人,可能没意识到中美博弈的核心是体系竞争。美国想维持它的霸权体系,中国想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不是靠“攻击”就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不是为了跟美国抢地盘,而是帮沿线国家建基建、做贸易,去年跟沿线国家贸易额突破2万亿美元,这种合作共赢的模式,比搞对抗“攻击”收获的支持多得多。   在军事上,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从来没变过。美军在南海搞抵近侦察,中国派歼11伴飞拦截,那是维护领空主权,不是主动去“攻击”美国军机。   去年美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东部战区派舰艇跟踪监视,动作专业克制,就是不想让局势升级。中国军费占GDP比重常年低于1.5%,远低于美国的3%,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清楚军事冲突对谁都没好处。   美国确实在处处给中国使绊子,从芯片出口管制到联合盟友搞“印太经济框架”,但中国的应对始终是“防御性进取”。   比如美国拉拢盟友搞芯片联盟,中国就跟俄罗斯、中东国家深化能源合作,跟东盟签自贸协定,去年东盟已经成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种多点开花的布局,比“主动攻击”某个点更有韧性。   还有人觉得“攻击是最好的防守”,但放在中美博弈里,这话很容易变成“同归于尽”的冒险。美国现在经济面临衰退压力,国债突破33万亿美元,它自己内部问题一堆,根本没能力跟中国打一场“不惜一切”的全面对抗。中国要是真搞“主动出击”,反而会让美国找到借口联合更多国家围堵,得不偿失。   中国这些年的操作其实很清晰:你搞你的制裁,我拓我的市场;你卡我的技术,我砸我的研发;你在周边挑事,我固我的主权。   去年中国跟欧洲的贸易额突破8000亿美元,跟中东国家签了全面合作协议,这些都是在“防守”中开辟新战场。美国想让中国陷入“主动出击”的陷阱,中国偏不上当,就用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跟它耗。   说到底,大国博弈比的不是谁拳头更硬、谁先出手,而是谁的内部更稳定、谁的发展更可持续。中国14亿人的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增长的内需,这些才是最坚实的“防守”。   美国现在天天喊“中国威胁”,却拿不出真正能遏制中国发展的办法,只能靠耍小手段。中国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把自己的事做好,比任何“主动攻击”都管用。毕竟真到了拼实力的阶段,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赢的,得靠实打实的发展成果说话。

0 阅读:9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1
2025-10-21 21:46

中美实力已经不在一个层次,美国就是一个3至5万亿,GDP的国家,国人眼里,美国人怎么闹也就是小孩闹事成不了气候,现在是时候把美国看成印度了。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