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已经发现,冻结闻泰科技股权事件,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期那样发展,而是开始失控

叁号知识局 2025-10-20 18:18:28

荷兰政府已经发现,冻结闻泰科技股权事件,并没有按照他们预期那样发展,而是开始失控了!中国一系列反制措施出台后,荷兰已经疲于应付并且不知所措!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荷兰政府大概没想到,自己掏出的那部冷战老法条,会在二十一世纪闹出这么一出闹剧。   9月30日,他们信心满满地宣布冻结闻泰科技在安世半导体的股权,理由是防范供应链风险。   新闻发布会上官员们神情严肃,仿佛握住了中企的命门,正书写一场保护国家安全的胜利剧本,然而短短半个月后,这场操作却像一根断线风筝,越飞越高,最后谁也拉不回来。   事情的开头确实有点戏剧味,荷兰经济事务部援引的是一部叫《物资供应法》的老古董法条,这玩意儿上一次被用,还是冷战时期。   文件下达仅一天,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居然火速裁决,暂停中方CEO的职务,把99.99%的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   三个外籍高管的申请、政府的行政命令、法院的批复,时间点对得像钟表一样精准,让人不得不怀疑这背后早就排好了戏。   可问题在于荷兰显然误判了对象,安世半导体的根可不在欧洲,而是在广东,那边的封装厂一旦停工,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立刻要打喷嚏。   别看这家公司总部设在奈梅亨,产能却有七成都在中国,连特斯拉和比亚迪都得靠它的功率器件。   荷兰以为抓住了股权就能掌控企业命脉,殊不知真正的心脏在中国这边跳,10月初,局势开始急转直下。   中国商务部出手,一纸出口管制令直接封住了安世中国子公司的成品出口,那一刻,荷兰政府精心设计的安全防线成了笑话——安世断了中国供血,生产线立刻发抖,欧洲车企慌得比谁都快。   博世、大陆集团、大众、宝马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原本八周的芯片库存周期,一下被拉长到二十四周。   有人算过这笔账,光是增加库存的成本,就要让整个产业链付出数十亿欧元的代价。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直接,闻泰科技复牌那天,股价跌停,三十多亿资金仓皇逃离,而在欧洲半导体板块全线承压。   荷兰政府嘴上还在坚持为了国家利益,但内阁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   到了10月中旬,荷兰经济事务部不得不开深夜会议,讨论是否要部分解除冻结令,理由很现实,光产业损失就已经超过安世一年交的税。   中国这边的应对堪称精准制导,除了出口管制外,商务部还启动了《反外国制裁法》程序,把十几种关键矿产列入出口许可清单,这些材料恰恰是ASML制造光刻机的命根子。   再加上律师函一封,提醒荷兰法院的独立董事必须经过中方备案,这下可好,连那套司法接管的操作都被卡了节,荷兰想掌控局面,结果发现自己被层层反制,进退两难。   更尴尬的是,欧洲内部的气氛也变了,德国车企对荷兰政府已经暗暗不满,毕竟他们的生产线正靠中国供货撑着。   法国那边也在嘀咕,这事如果继续闹下去,欧盟整体的供应链稳定性要跟着崩,荷兰当初以为自己是盟友中的先锋,现在倒成了盟友中的麻烦制造者。   这场闹剧的根子其实在于误判,荷兰误以为政治命令可以重写市场逻辑,却忘了供应链才是现代经济的真正权力。   冻结股权看起来威风凛凛,但没有生产能力的股权只是一张纸,更何况这套操作背后还有美国的影子,前一天美国商务部刚出50%股权连坐制,第二天荷兰就行动,几乎像照着剧本演,只是剧本写得再好,也架不住现实不给面子。   如今的荷兰,已经成了典型的想强硬却下不来台,解冻吧,对内没法交代,硬撑吧,产业链和资本市场都在流血。   反观中国,从反制措施到舆论回应,一招一式都不慌不忙,甚至带着点冷静的自信,毕竟掌握原材料和产能的一方,才是真正的主角。   到头来,那些试图用权力改写经济规律的人,往往都得由市场亲自教训一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1
2025-10-21 07:17

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猜你喜欢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