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校长说:“当孩子埋怨读书太苦太累时,给他讲讲石头和台阶的故事:一块石头,一半做成了佛,一半做成了台阶,台阶不服气的问佛,我们本是同一块石头,凭什么人人都踩着我,而是要膜拜你。 佛笑了笑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千刀万剐,千锤万打。’台阶听后沉默了,人生亦是如此! 记得王树国校长在西交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这个故事时,手指轻轻敲了敲讲台,台下原本还在小声抱怨“军训太累”“专业课太难”的学生,渐渐都静了下来。他没急着说教,反倒先讲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当年他从哈工大毕业留校,第一次带学生做科研项目,跟着团队在实验室里熬了三个多月,图纸改了十七遍,最后关头样品却因为一个小误差报废了。有学生蹲在地上哭,说“太苦了,不如放弃”,他当时没多说,只领着大家去校园里看那尊老石佛,“你们看它身上的纹路,每一道都是工匠一凿子一凿子刻出来的,哪道不是带着火星子的疼?可要是怕疼,它现在还是块没人要的石头”。 后来他到西交大当校长,推动创新港建设那阵子,才真的懂了“千刀万剐”的滋味。资金短缺、征地协调难、还有人质疑“没必要搞这么大动静”,他连续半年泡在工地上,晒得黝黑,皮鞋磨破了两双,每天清晨先去看钢筋浇筑,深夜再对着规划图改方案。有次开会到凌晨,助理递给他一杯热粥,他喝着喝着就红了眼——不是累的,是想起当年实验室里的学生,突然明白“吃苦”从来不是为了受虐,是为了把“不可能”凿成“可能”。后来创新港建成,第一批学生入驻时,他带着大家看那座刻着“西迁精神”的石碑,笑着说:“这石碑当初凿的时候,石匠说‘太硬了,费工具’,可你们看现在,多结实,能扛住风吹雨打,咱们读书做事,不也得这样?” 他见过太多怕“疼”的孩子。有个计算机系的学生,大一就抱怨“编程太枯燥”,上课摸鱼,作业抄同学的,期末挂了科还找他诉苦“学不会”。王校长没骂他,只带他去看学校里的台阶——那些台阶表面光滑,是因为每天被无数人踩着,可凑近看,边缘连道深点的纹路都没有。“你现在就像这台阶,只愿挨‘轻松’的一刀,不愿花功夫打磨自己,怎么能指望别人尊重你?”后来那学生沉下心来,每天泡在实验室敲代码,大三时拿了全国编程比赛的奖,再见到王校长时,红着脸说:“校长,我现在才懂,原来‘累’的时候,是在给自己刻‘纹路’。” 现在总有人说“读书苦,不如躺平”,可王校长从来不信这套。他常说:“佛受人膜拜,不是因为它是‘佛’,是因为它熬过了别人熬不住的疼。”那些抱怨“刷题累”“背书难”的孩子,忘了当初学走路时摔了多少跤,忘了第一次写字时握不住笔的着急——人生哪段成长不是带着“疼”的?只不过小时候有人扶,长大了要自己扛。台阶只挨一刀,看似轻松,可一辈子只能被人踩在脚下;佛经历千锤百炼,虽然疼,却能成为别人心里的“光”。 王校长讲完故事的最后,总爱看着学生的眼睛说:“我不是要你们把‘苦’当勋章,是想让你们明白,每一次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都是在往‘佛’的方向走。”读书累,是因为在积累知识的厚度;做事难,是因为在打磨能力的锐度。那些吃过的苦、熬过的夜,终会像工匠的凿子,把我们从“石头”雕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王树国校长说:“当孩子埋怨读书太苦太累时,给他讲讲石头和台阶的故事:
曼彤说世界
2025-10-21 04:24:08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