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巴西大豆对华猛涨价,买家集体暂停订单,静待2个时机 大豆是中美博弈中的重要环节,我国已经好久没有从美国采购大豆了,让特朗普和美国豆农伤透了脑筋。为了在打击美国贸易霸凌行径的同时不影响国内产业链安全,中国通过扩大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大豆的进口规模,逐步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2024 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 7464 万吨大豆,占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的近八成,甚至很多大豆还没收割,中国的订单就已经提前锁定。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巴西大豆出口量已突破 1.022 亿吨,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可巴西偏偏选择 “忘恩负义”,趁着供应优势坐地起价,这种 “趁火打劫” 的操作,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中国暂停订单的原因很纯粹,就是价格太高不划算,跟政治因素毫无关系。专业人士算过一笔账,按照当前的价格,中国每进口一吨巴西大豆,就要亏损 200 多元人民币。 对国内的油厂来说,本身利润空间就小,再承担高价进口成本根本无利可图;加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因素,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 更关键的是,中国物价不能因为国外商家哄抬价格就跟着上涨,这关系到国内市场的稳定,所以暂停订单是必然的选择。对比之下,美国大豆同期只涨价 1.7 美元,性价比高下立判,巴西的涨价幅度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 巴西这波操作堪称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前为了承接中国订单,巴西农户大幅扩大种植面积,2024 到 2025 作物季,巴西大豆产量飙升至 63 亿蒲式耳,创下历史纪录。可现在中国暂停新订单,这些丰收的大豆瞬间没了主要销路。 要知道,中国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 60%,失去这个大客户,巴西大豆很可能重蹈美国大豆的覆辙,之前美国因为失去中国订单,大量大豆积压在仓库里腐烂,农户们急得直跺脚。 层层施压后,特朗普政府只能拿出资金补贴豆农,但这种补贴显然无法长期持续,美国农场主们至今看不到出路。如今巴西农户面临同样的困境,辛苦种出的大豆眼看就要烂在田里,只能怪本国产业的短视行为。 其实中国根本不愁买不到大豆,手里的备选方案多着呢。首先还是可以等巴西 “回头”,随着新的丰收季到来,巴西大豆必然会出现严重囤积,到时候不用中国主动议价,农户为了避免更大损失,自然会主动降价。 其次可以转向美国采购,目前美国大豆正面临库存积压难题,2025 年 1 到 8 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近 80%,特朗普政府早就盼着中国下单,只要中国开口,美国大概率会爽快接单,甚至可能为了促成合作降低对华农产品关税。 再者,中国还有战略储备这张底牌,2023 年东北粮仓的大豆战略储备就有 200 万吨,适时投放市场就能有效平抑国内大豆价格。 除此之外,阿根廷等国家也在积极拓展对华大豆贸易,2025 年 9 月阿根廷大豆出口订单飙升至 7 年高点,中国进口商在其出口税暂停期间采购了数百万吨,这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选择。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地大物博,为什么不自己多种大豆呢?其实这是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国的耕地优先保障水稻、小麦等主粮的种植,这些关系到粮食安全的核心作物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大面积耕地用来种植大豆。 而且中国很多耕地分布在非平原地区,地块零散,无法实现机械化种植,人力成本过高会导致国产大豆价格居高不下,反而不如进口大豆划算。更重要的是,中国推行大豆进口多元化政策,避免依赖单一供应国,既能掌握价格主动权,又能通过贸易合作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面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巴西现在陷入了两难境地。截至 2025 年 10 月,巴西大豆出口量中的 79.9% 都来自中国订单,失去这个大客户根本无法承受。但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巴西大豆想降价又怕亏本,只能寄希望于中美经贸谈判能压低国际大豆价格。 好消息是,中美近期已达成经贸磋商共识,准备开启第五轮谈判。这次谈判的时间安排甚至调整为配合中国时间,让特朗普政府官员加班参与,可见美方对促成合作的迫切性。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解决大豆库存问题、缓解农民压力刻不容缓,为了拿到中国订单,不排除降低对华农产品关税的可能。 这场大豆贸易博弈再次证明,在全球市场中,没有哪家供应商能真正垄断市场,手握采购主动权的买家才是真正的 “上帝”。中国从不是只能被动接受价格的一方,多元的采购渠道和充足的应对方案,让我们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更有底气。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们不仅要保障自身利益,更要争取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这才是中国崛起的关键所在。 信源:环球网
我感觉中美之间的大豆谈判应该快要结束了。直接理由当然还没有,不过近期巴西上调了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