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今天清空全部7307亿美元美债,明天我们自己的出口企业,就将接不到一张新订单!因为我们抛出的是美债,换回的,却是瞬间暴跌的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中国手里现在握着7307亿美元的美债,这个数字听起来挺吓人,但放在美国37万亿的债务盘子里,其实只占2%多一点。 很多人觉得这点份额能掀起多大风浪,但问题的关键不在数字大小,而在于你怎么用这些钱。 假设今天真的把这7000多亿美债一股脑全扔出去,市场会发生什么?美债价格会被瞬间砸穿,收益率会直线飙升。 这时候美联储要么眼睁睁看着市场崩盘,要么就得开动印钞机接盘,无论哪种选择,最终结果都是美元信用受损,汇率开始下跌。 这听起来好像是美国吃亏了,但别忘了,我们抛售美债换回来的是什么?是美元现钞,当市场上突然多出这么多美元,而美元本身又在贬值,这些钱的购买力就会大打折扣。 更麻烦的是,我们国家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里,有七成都是美元资产,美元一跌,整个家底都会缩水。 真正要命的是对出口企业的冲击,现在中国出口生意里,八成以上的订单都是用美元报价结算的,要是美元真的暴跌,外国客户看到用本币换美元的成本飙升,第一反应就是砍价或者暂停订单。 你想想那些珠三角的电子厂,长三角的机械加工企业,他们的生产线都是按照订单排期的,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设备维护,每一笔开销都算得死死的。 突然间订单断了,生产线停摆,工人待岗,资金链立刻就会出问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2018年贸易战那会儿,很多企业就是这么扛不住倒闭的。 有人可能会说,咱们不是在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吗?东盟、中东这些新市场不是发展得挺好?话是没错,但转型需要时间。 虽然对美出口占比从以前的20%多降到了15%左右,可这15%代表的是成千上万个企业和家庭的生计,而且新兴市场虽然在增长,但支付体系大部分还是绕不开美元这个中转站。 更深一层看,美元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现在这个全球贸易体系里,它确实还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用美元结算,近九成的外汇交易都得通过它。 咱们自己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虽然在推进,但说实话,覆盖面和使用率跟美元比还差得远,这就好比你想换个更好的交通工具,可新车还没造好,旧车总不能现在就砸了吧。 其实从央行这些年的操作就能看出门道,从2022年到现在,美债持仓从1万多亿慢慢降到7000多亿,同时黄金储备却在稳步增加,现在已经超过2192吨了。 这种操作叫风险对冲,既不把宝全押在美元上,也不会一下子撤得太狠,市场有机会的时候还会短期增持赚点利息,完全是专业理财的思路。 说到底,金融这东西跟过日子一样,不能光凭一时的意气,美债在手里,确实有被美国牵制的风险,但全部清空带来的冲击,可能比风险本身更可怕。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像现在这样,一边稳步减持降低风险,一边布局其他资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到咱们自己的金融体系足够强大了,到那时候美债涨跌才真的影响不了我们。 现在这个阶段,保持克制反而是最大的智慧,企业需要稳定的订单,工人需要稳定的工资,整个经济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为了一时痛快把桌子掀了,最后遭殃的还是咱们自己,这个道理不复杂,但真要做到,需要的是定力和耐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29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