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又出了个新规定,不许中国企业买高端半导体设备,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二十一点八个亿的单子,国产设备不但没耽误,还比原来早了四个月交货。 今年9月荷兰那边刚出新规,直接把碳化硅外延炉、DUV光刻机这些高端半导体设备都列入对华禁运清单了,不光新设备不让卖,连已经卖出去的设备想维护都卡脖子,明摆着就是想在半导体领域拿捏咱们。 结果格力一点没含糊,立马把原定进口的30台设备订单全撤了,转头就跟北方华创、中电科48所签了21.8亿的单子,最关键的是,这批国产设备不光没耽误事儿,还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交货,这操作简直太提气了。 可能有人会问,国产设备真能顶得上进口的?以前确实有差距,但现在早不是那样了。 中电科48所这次给格力供的8英寸碳化硅外延炉,激光定位、自纠偏这些关键技术全配齐了,今年2月就批量发过30台,客户用着都挺稳当。 北方华创更不用说,他家的立式退火炉在28纳米产线里早就是老熟人了,中芯国际这些大厂一直在用,2024年专利数量都突破8000项了,连续三年国内第一,真不是闹着玩的。 而且格力早就提前做了准备,从2023年就开始测试国产设备,测了18个月,最后发现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定位精度能到0.012毫米,中电科48所的设备在缺陷密度控制上甚至比荷兰的同类产品还好,性能根本没问题。 再说交货速度,以前买进口设备那叫一个折腾,海运、海关审批、等外国工程师来调试,一圈下来至少得等大半年,还得看人家脸色,说推迟就推迟。 现在换国产设备就不一样了,从生产到安装调试全是本地人对接,沟通起来没障碍,配件也齐全,就算出点小问题,维修团队2小时内就能到场,调整参数也灵活,自然能抢工期。 这提前的四个月可不是小数目,对企业来说,早一天用上设备就能早一天扩产、早一天赚钱,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优势。 格力敢这么硬气,也不是一时冲动,这家企业每年砸69亿搞研发,养着1.6万研发人员,早就不是只做空调的牌子了,连特斯拉的数控机床都是他们供货的,本身实力就摆在那儿。 而且他们早就在半导体领域深耕,跟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了研究中心,都能量产1200伏车规级芯片了,良率78%,成本还降了四成,对设备的需求和判断肯定靠谱。 说白了,这次转单是早有准备,不是临时抱佛脚。 其实这事儿也不光是格力和这两家设备厂的功劳,背后是整个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链的进步。2024年一季度国内半导体设备采购额直接翻了一倍多,国产设备占比都冲到47%了,中芯国际的28纳米产线里,国产设备更是占到六成以上。 这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中电科48所为了搞离子注入机,啃了20多年,攻克上千个技术难点才实现28纳米工艺全覆盖;北方华创的立式炉出货都破1000台了,没有真本事根本做不到这么大规模。 现在大基金三期3000亿的盘子里,设备企业都是重点支持对象,加上精密光学部件这些配套零件的国产替代率大幅提升,有些成本比进口低30%,整个供应链越来越成熟,才能撑起这么大的订单。 荷兰那边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会是这结果。他们本来想靠限制设备卡咱们脖子,可中国市场占了全球近一半的半导体设备需求,这么一逼,反而给了国产设备机会。 ASML股价当天就暴跌8.2%,因为中国市场占他们营收的28%,DUV设备更是占对华营收的90%,真把中国市场丢了,他们根本扛不住。 后来ASML赶紧推出新款设备,还在国内建服务中心储备配件,就是怕彻底失去咱们这个市场。 连荷兰国内的企业协会都反对这新规,因为荷兰半导体产业12万个就业岗位里,20%都跟对华贸易有关,真要断了,本土企业得裁员一大批。 所以说,格力这波操作看着是企业自己换了个供应商,实际上是咱们国产设备硬实力的体现。 以前总有人说“国产的不行,得靠进口”,现在事实摆这儿了:别人越卡脖子,咱们越能逼出自己的潜力。 28纳米核心设备能全覆盖,8英寸碳化硅外延炉能批量发货,交货还比进口的快,这就是最实在的进步。 现在再看荷兰那新规,不光没挡住咱们发展,反而让更多企业看到国产设备的靠谱,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用国产的。 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关键技术靠别人终究不踏实,只有自己手里有真东西,才不怕别人翻脸卡脖子。 格力这步棋走得太对了,既没耽误自己生产,还帮着国产设备打了个漂亮的广告,这波必须给点个赞!
蔡正元博士在政论节目上谈到中美贸易战,高兴的合不拢嘴,他说:中国还有比稀土更致命
【74评论】【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