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不要简单理解,要新老划断这里有个关键时

烨华聊商业 2025-10-23 11:00:42

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不要简单理解,要新老划断

这里有个关键时间点,2015年医药大改革,2016年起见效。如果是2015年以前,答案很简单,仿制药问题很大,特点是“安全但无效”。业内普遍估计70%以上的品种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相当比例属于“吃了不出事,也看不出好处”的“无效药”。

如2014年“伟哥”专利刚到期就有8家仿制,药监抽检3家最大品牌溶出度 65%–72%(限度 80%,这是说药片应该溶解起效),临床反馈“吃两片仍无效”,尴尬了。当年万艾可销量反增 47%,患者宁可花 120 元一片买原研,也不买 30元的国产仿品。

再如糖尿病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抗精神分裂的氯氮平片、高血压的缬沙坦胶囊、儿童抗感染的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医生群体都报告仿制药有问题。

为什么国产仿制药2015年以前这么差?因为评审标准过低,一堆企业辅料与工艺随意替换。2000到2007年是“地方审批”阶段,各省卫生部门就能批仿制药,只要证明“理化指标符合中国药典”即可,不要求与原研药做严谨的对比。同一品种经常有几十家批件,溶出曲线、晶型、杂质谱千差万别。2007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甚至允许“无法获得原研时,可仿已上市国产仿制药”,循环放大问题。

再如企业为了省成本,把原研用的高规格微晶纤维素换成食用淀粉,把肠溶包衣材料由“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换成“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自然问题一堆。国家也管,发现了很多问题,但处罚就是“整改、复检合格继续卖”,企业无动力提高质量。根源都是地方保护主义。很多人对仿制药印象不好,多半是这个阶段留下的。

2015年都觉得不改要完蛋了,大力改革。力度有多大?同一品种原来 100 多家批件,现在只剩 3–5 家过评。牛逼的是一个要求:所有已上市仿制药必须证明与原研药“质量与疗效一致”,否则注销文号!

这就是明确的管理目标。2015年8月18日以前取得批准文号的所有化学仿制药,都必须重新评价!具体细节就不提了,什么体外溶出曲线、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这是动真格的了,从此,国产仿制药质量直线上升。到2024年底,已有 1100多个品种、3 300品规通过严格评价,占全国常用药的70%以上。

起大用的是国家集采,过评仿制药中标价平均降到原研的 10–30%,医院用量占比迅速超过 90%。

那是不是真的“质量与疗效一致”?要分为“新仿制药”和“老仿制药”,新老划断。还有占比约20%的老仿制药,因为历史原因没有完成评价。这些老仿,只能在批文有效期内最后清库存,而且只要同品种过评满3 家就会被踢出采购平台,而且国家也不再新增批准“不一致”品种上市。

所以,有些人碰到的问题,如果是老仿制药,那是没来得及淘汰。如果是新仿制药,那就是评审出了质量问题,可以举报的。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