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帖子,密密麻麻全是数字,哈德森在CBA的工资条,从2010年到2021年。 第一眼,卧槽,好多钱。 从最早广东队的50万美金,一路涨到后来雷打不动的200万美金。 但你盯着看超过三秒,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12年。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待了12年。这本身就够拍个纪录片了。 这哪是什么工资条啊。 这分明就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职场升级打怪全记录。 你看他,从广东到青岛,再到深圳,一年换一个东家,玩儿命证明自己。 然后,在辽宁,他扎下了根。 6年,从一个强力外援干成了城市英雄,帮球队拿了梦寐以求的第一个总冠军。 我以为故事到这儿就该是“一人一城”的童话了。 但成年人的世界哪有童话。英雄,也得打包走人。 最牛逼,也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来了。 离开辽宁去了山东,一个老将,年薪一分没降,连续三年,还是顶薪200万美金。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所有球队老板都门儿清:这个人的价值,已经跟他穿哪件球衣没关系了。“哈德森”这三个字,本身就是定心丸,就是票房保证,就是关键时刻能把球投进去的那个人。 所以别光羡慕人家挣得多。 这背后,是十二年如一日的自律,是走到哪儿都能让老板觉得“这钱花得值”的职业精神。 这根本不是篮球,这是所有人的职场。 怎么把自己的名字,活成一个品牌?喏,这就是答案。
不夸张,现在CBA最强后卫,你们想不到吧,反正不是得徐杰,不是赵睿,不是赵继伟,
【1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45
这家伙在高峰期去NBA都可以打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