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我一个学医的朋友, 杨振宁院士得了什么病啊?怎么突然就走了,朋友说非常简单,你看看杨振宁院士的岁数就知道了。 这年纪的身体就像运转百年的老机器,零件自然磨损到了尽头,本就是生命最自然的循环。杨老早年做过心脏搭桥,晚年也一直保持着规律作息和淡然心态,能走到这一步已是生命的奇迹 。 大家惋惜的其实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这颗科学巨星的陨落。他留下的理论够后人啃几十年,更用一生帮中国人打破了“不如人”的心理枷锁 ,这种生命分量远比活多久更珍贵。 比起纠结死因,不如学学杨老的活法——把日子过出价值,远比空求长寿有意义。你觉得,生命的质量和长度,到底哪个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