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要25套“爱国者”,泽连斯基这话说出来,听着都让人心梗。 这不是补充战损,也不是加强防御。 这基本等于明说了:我们的天,快被炸成筛子了。 普通人对这个没概念,但你想想,一个国家的天空,需要25套顶级的防空系统来“重建”,那之前得烂成什么样? 俄罗斯的导弹炸电厂、炸暖气站,就是要把整个国家拖回黑暗和寒冷里。这种折磨,比战场上的炮火声更熬人。 但最扎心的是后面那句:按年度,分批交付。 听见没?按、年、度。 太慢了。 前线的士兵在炮火里等掩护,后方的平民在黑暗里等暖气,结果告诉他们:排队,等叫号。 这玩意儿不是超市货架上的可乐,它是高精尖的工业结晶。生产要时间,盟友自己也得留点家底,更别提背后那些复杂的政治博弈。每一套,都牵扯着一堆国家的神经。 所以你看,这周要签的那个新协议,说白了就是这么回事。 与其今天求德国,明天求美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不如想办法拉着整个欧洲,签个“长期饭票”。 把乌克兰的防空,彻底绑在欧洲的战车上。 这既是求救,也是一种捆绑。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了,谁也别想假装看不见。 只是,纸上的墨水干得再快,也挡不住天上飞来的导弹。 协议是张地图,画着未来的路。 但从今天走到那个未来,脚下的每一步,都得自己拿命去填。 这种感觉,就像ICU门外签了一堆字,但医生告诉你,药还在路上。 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煎熬。
